顏料,湊在一起說些什麼話兒?
一九○七年,石川欽一郎自日本來台擔任台灣總督府陸軍翻譯,以及台北國語學校美術老師。在台十七年,他培育了許多台灣美術人才,倪蔣懷、陳澄波、李梅樹、廖繼春、藍蔭鼎、楊啟東、陳植棋、李澤藩、葉火城、李石樵、張萬傳、陳德旺、洪瑞麟、鄭世璠等,都出自他的門下。
在石川欽一郎師生的投入與鼓舞之下,先後創立了台灣最早的美術運動團體「七星畫壇」與「台灣水彩畫會」,揭開了新美術運動之序幕。
而當時與本土藝術家相互輝映的則有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藝術家,如馬白水等人到師範大學任教,他的第一批學生,包括李焜培、劉文煒等,是台灣目前還在世的重量級水彩畫家。之後有工程師出身的劉其偉,因為對藝術的偏愛而從事繪畫,後來轉到人類學和原始藝術,作品中的原始趣味廣受肯定。與劉其偉同時期的還有畢業於杭州藝專的席德進;此外,來自上海的胡笳,來台後任教於復興商工等學校。
台灣繪畫界出現所謂的「水彩黃金時期」,主要指一九七五到一九九○年之間,師大美術系李焜培與劉文煒等教授的學生中出現一批菁英學子,將台灣水彩畫帶入一個鼎盛的時期。其中最早取得成就的是陳東元,他在師大得到系展第一名,後來又得到第八屆全國美展水彩首獎,為當時的水彩畫壇再掀起一陣旋風;之後的楊恩生、洪東標、黃銘祝、呂振光、謝明錩等人,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共同推出的「台灣水彩一○○年」特展,除了彰顯水彩畫在台灣美術史上一個世紀以來的發展之外,也藉由展覽檢視這段期間台灣本土畫家所作的努力與貢獻;同時,觀賞者也可以進一步瞭解日本畫家石川欽一郎對本土藝術家的深遠影響;以及一九四八年前後,中國大陸陸續來台定居的畫家與本土畫家之間的互動與切磋,對參觀者來說,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台灣水彩一○○年】
展地: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期:至十月二十六日
(李澤藩/台北龍山
一九七五 七九畛一○一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