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介紹菩薩「從空入假」的意義與因緣,再說明菩薩「入假觀」的方法。菩薩入假觀,可從三方面來說:一、知病,二、識藥,三、授藥。
一、知病:知病者,知道見思惑的生死病,「知見」是根本關鍵,即是知道生起知見的因緣、生起知見的遠近因緣,以及知道見惑的重數。
什麼是知見的根本?「我見」是各種知見的根本,一念的煩惱,是「我見」的根本。因為煩惱亂心,就會生起無量的煩惱知見;為此知見,就會造眾多煩惱業;而墮墜三途,輪回不已。
如何知道「知見」生起的因緣?因為因緣不同,所以生起的知見也不同。而因緣與眾生所居住的國土環境好壞、形貌的美醜、根性的善惡有關。
如何知道「知見」的遠近?指煩惱的知見,有時是這世生起的;有的是累積好幾世的種子,今生遇緣而生起的。
什麼是見惑的重數?因為從一個錯誤知見,可以分成因成假、相續假、相待假;從三假中,演繹出有、無、非有、非無四句,共十二句。又從四句,出世界悉壇、對治悉壇、為人悉壇、第一義悉壇等四悉壇;十二句,就合成四十八悉壇。又每一悉壇,可以用「性空」、「相空」來闡釋,合起來共九十六種性相空。一一句都各有止觀,合一百九十二句止觀。再加上根本知見(一百五十六句),就有三百四十八句。
此是依信行人而言,法行人也是如此;信行人轉為法行人,或法行人轉為信行人,也是如此。就四種情況,合起來就有一千三百九十二句。「有」的知見如此,「無」、「非有」、「非無」見,也是如此!再演化下去,就有無量知見數了。
菩薩知道眾生於「苦集」上病相無量,並以善巧分別其深淺、輕重。菩薩於證入空理之前,遍觀見思惑,總知眾生之病相,作為出假度化之方便;再用一門,斷惑入空。此時再出假度化眾生,分別見惑,以慧力觀照就容易了;也因為薄修止觀,則法眼通明。
故,菩薩以慈悲本願、善巧方便,行大精進力,識知見病;以觀達「見」的煩惱法,而發道種智。此乃菩薩觀成破法遍之內容。(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