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64

星雲大師 |2019.08.26
1797觀看次
字級

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1

文/星雲大師

佛教如何看待生與死

人生有兩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生」,一個是「死」;人生也有兩個大謎團需要解答,一個是「生從何來」,一個是「死往何去」。
「生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但是多數人「生」的時候不知生命所為何來?生命的意義、價值何在?每天只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甚至憂悲煩惱、痛苦不堪的活著;到了「死」的一刻,不但臨命終人本身對死後的世界茫然無知而感恐懼害怕,就是在世的親人眷屬,也要面臨眾說紛紜的各種喪葬習俗而手足無措,真是「生固不易,死也艱難」。
為了化解世人「生死兩難」的窘境,2006年3月3日,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主持遠距教學中,特別以「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為題,針對一般人對生與死的迷思,以及民間對喪葬禮儀的迷信,給予大眾正確的觀念與認識。
大師有感於「世間有很多風俗與迷信,而人本來就有很多的執著,若再被綑綁於迷信神權之中,則不得自由」。因此針對:人死後八小時之內不宜搬動遺體嗎?客死他鄉者,遺體不能返回家中嗎?燒「往生錢」、「房子」、「電器用品」給亡者有用嗎?乃至家人往生後,親屬應該為亡者做些什麼事,才是最有益於亡者等「喪葬習俗」問題,一一解惑釋疑。 
另外,大師特別從佛教的觀點,提出對生死的看法。大師表示:「生死是一體的、自然的、無分別的;生死如燃薪、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吾人對生死應該要認知,但不要太介意。」大師尤其強調:「人生最重要的是,別人給我們因緣,我們也要給別人因緣,所以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服務、奉獻、結緣。」
誠如大師所說,佛教旨在幫助人們解決生與死的問題;佛法能指導我們超越生死,達到不生不死、解脫自在的涅槃境界,而這正是佛法的尊貴之處。以下是當天的座談紀實。


【問】凡人皆「好生惡死」,認為「生之可喜,死之可悲」,請問大師,佛教如何看待「生」與「死」呢?


【答】生死是人生兩大課題,所謂「生死事大」;生死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當人出生之時,就注定了死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有生必然有死」。
一般人總把「生」與「死」看成是兩回事,事實上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死如影隨形,生了要死,死了還會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只是一種循環現象,就如時辰鐘,從一走到十二,還會回到原點,繼續再往前走,所以生死是環形的,「生命」就在生死中輪迴不已。
生死循環,本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古老的觀念裡,總認為「生之可喜,死則可悲」。當人出生之時,弄璋弄瓦,皆在慶賀之內;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萬分的感傷悲泣。其實在一個佛教的悟道者看來,生的時候應該就要知道生命終究會有死亡的一天。
有一戶人家老年得子,欣喜萬分,正在家裡高興慶祝的時候,門口來了一個和尚,對著眾人放聲大哭。主人很不高興,說道:「出家人,你要化緣我可以給你錢,幹嘛在我們家門口哭哭啼啼?你不知道我們正為生了個兒子在慶祝嗎?」禪師回答說:「我不是來化緣的,我是來哭你們家多了一個死人。」
人生,生了就會死,死了又會再生,「生死一如」,生死猶如一張紙,只隔一面而已。
當人活著的時候,都有一個身體,一旦壽終命盡,物質的身體會朽壞,但是真正的生命,佛教稱為「阿賴耶識」,或叫「如來藏」、「真如佛性」,也就是世俗所謂的「靈魂」,會隨著業力輪迴轉生,不管驢胎馬腹,五趣六道,生命的形體有別,生命的本體永遠不變。就如金子做成耳環、項鍊、戒指等,相狀雖然不同,但金子的本質都是一樣。
人的身體,又如木柴;木柴燒火,一根接著一根,縱然木柴不同,但是生命之火仍會延續不斷。人的生命也如杯水,茶杯跌壞了不可復原,但是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裝回茶杯裡;茶杯雖然不能復原,但生命之水卻一滴也不會少。因此,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死亡朽壞的只是身體,我們的真如自性,法身慧命沒有生死。


生命相續 生死一如


人因為有一個身體,所以有老病死,有痛苦。有時候我們聽到有人說「生不如死」,可見生不一定快樂,死也不一定痛苦。
甚至佛經說「三界如牢獄」,意思是說我們來到人間,就如住進牢獄一般;到了死亡的時刻,就好比刑期滿了,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人之死亡,又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壞,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當新居落成之時,所謂「喬遷之喜」,應該可喜,不是可悲!只不過佛教雖然以「喬遷之喜」來形容生死,說明房子舊了必須搬一個新居,衣服破了應該換一件新衣,身壞命終也會賦予另一個新的軀殼。但是對一個尚未悟道解脫的凡夫眾生而言,生死確是人生最大的煩惱,也是輪迴的根本,「生、死」加上「老、病」,在人生「八苦」之中即占了一半,所以學佛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
佛教其實就是一門「生死學」,佛教非常正視生死問題,例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就是解決生的問題;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決死的問題。
佛教對生死的看法,如宗泐禪師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漚,漚生漚滅,復歸於水。」道楷禪師示寂時更說得好:「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騰任運何拘束?」佛法教我們要認識生死,就是要我們改變消極的看法,透過修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死,處理生死,乃至解脫生死,如此才能真正擁有幸福的人生。
因此,對於生死問題,我們應該認識它,但不要太介意。如《佛光菜根譚》說:「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準備。生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生,是緣生故有;死,是緣滅故無。無生也無死,無死也無生。」人生世緣已了,隨著自然而去;重重無盡的未來,也會隨著因緣而來。
如果我們能把生死看成「如如不二」、「生死一如」,那就是深諳生死之智慧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