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中國第一位本土西醫──關韜

文/王文隆 |2025.11.26
18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中國自古以傳統中醫傳世,重視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重視人體各部位相互間的關係,視身、心、靈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然而,如今人們多數向西醫尋求醫療服務,中醫則變成輔助的選項,主要為調養而非治療。

西醫廣泛傳入中國大陸,與清末的變局有關,最早引入醫療系統的應是美國醫生伯駕(Peter Parker)。伯駕,一八○四年生於美國麻州清教徒農家,一九三四年於耶魯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進而被長老教會派往廣州傳教,成為美國第一位來華的醫療宣教士。在華期間,他開設眼科醫院與「仁濟醫院」(Hospital of Universal Love),自任院長。

仁濟醫院是中國大陸第一所正規的現代化西醫院,因免費治療且療效不錯,聲名遠播,不少外地患者前來求診,醫院門庭若市。為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伯駕於一八三七年招收了三名華人青年,仿效中醫半工半讀的師徒制形式,傳授西方醫術給他們。其中,最有成就者當屬關韜,他也是為伯駕繪製病歷的畫師關喬昌的侄子。

關韜雖出身畫師之家,卻對醫療甚感興趣,跟著伯駕學習的這段時間,也展現出精敏的頭腦與反應,經過五年貼身學習,就能跟著伯駕在手術台上一起完成難產手術。關韜的醫術日益精湛,一八五六年,清廷授予他五品頂戴,委派到福建擔任軍醫,成為史籍留名、本土訓練的「中國第一位西式軍醫」。

一八五五年,伯駕因年邁決定返國休養,將醫院交給當時人在廣州的美國醫學傳教士嘉約翰(John Glasgow Kerr)。然而,隔年就爆發了英法聯軍之役(第二次鴉片戰爭),廣州為暴民所襲,醫院受到破壞,嘉約翰避禍澳門,直到一八五九年才重返廣州,另建「博濟醫院」,並興起培養本土西醫的念頭。

起初,嘉約翰依循伯駕的學徒制訓練醫生,但緩不濟急。而在福建擔任軍醫的關韜,原本也開設了一間自己的醫院,但因戰禍波及,醫院遭毀、設備全失,於是便接受了嘉約翰的邀請,前往廣州出任醫學助理。

一八六六年,新建的博濟醫院落成。嘉約翰更找來與容閎一同赴美、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取得醫學碩士學位的黃寬,共同創辦醫學班,一改此前的學徒制方式,引入學校教育,教授醫學。

醫學班採漢語教學,自一八六六年開始招生,除臨床科目外,還要學習基礎科目,由黃寬教授解剖學、生理學及外科學,嘉約翰教授藥物學和化學,關韜教授本土及外國的實用醫學。每周一、五在門診學習診治,二、四在手術室學習割治,三、六進行課堂講授,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學生參與醫院日常事務、施藥、手術割治等協助性工作,以三年為限,畢業頒發博濟醫院文憑。

這樣新穎的課程,吸引了諸多對醫學感興趣的中國學生,其中最知名的即屬國父孫中山。孫中山曾在博濟醫院念過一年書,取得肄業資格,並在此結識了陳少白、鄭士良等人。孫中山是否上過關韜的課目前無從得知,不過他日後自述確曾受業於嘉約翰。

一八七四年六月關韜去世,享年僅五十六歲。博濟醫院曾在關韜的生平紀錄中提到,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年於廣州開設醫館應診,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其他紀錄,就連是否仍在醫學班持續授課亦無法得知。現在僅知,醫學傳道會在關韜過世後,對他在醫學上的成就作出很高的評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