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若彣
女兒的仙人球開花了,沿著窗台,在砂石土裡四年,久久餵一次水,只要有陽光,就能蓄積足夠的能量開花。女兒選擇的寵物,恰似她的性格,安靜、緩慢、不顯眼。
初養孩子時,我們搬到南部鄉下外子的眷舍,我將一間空房鋪上地毯,牆上貼滿了小阿姨畫的羊咩咩,女兒挨著牆,逐個交流,看似熱鬧的群羊,冷冷不會動。
之後,家裡添了一缸魚,小魚兒色彩斑斕,優游自在於水草中來回穿梭,石縫裡進出徘徊,果然「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趁小妞兒小憩時,補足魚隻,換水、餵食、清潔魚缸。外子和水族店的老闆交了朋友,女兒幼幼班的玩伴,常來賞魚,家裡頓時熱鬧起來。
有天逢外子出差,我們母女趁隙要回娘家,剛巧鄰人送來一尾銀色小魚,水塘裡抓的,我順手放進魚缸。待三日後歸來,缸裡只利一條魚,肥壯身長,浮游在上層,目光凶狠,我甚至不敢直視。望向缸底砂上散著的幾尾魚骨,好長的時間,心裡悶悶的,「一步即是一生」,確實受教了!
回想我的童年,媽媽打理四個孩子,還養了隻狐狸狗,雪白長毛,最喜歡咬我襪子,每次到同學家玩,脫鞋後大夥都看著我破洞的襪子。冬天,狗兒睡我床尾,姊姊和我是上下舖,總念叨我不愛乾淨。想我成績普普,樣貌普普,又犟又軸,誰捂熱了我?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待我和先生置宅安家,女兒在花市看中一隻巴哥犬,大眼睛水汪汪的,好無辜地望著你,女兒叫牠「嘉嘉」。哈巴兒一來立馬認定主人,晨起搖著尾巴,趴在床邊舔著外子的手,無論晴雨,都往巷口的公園撒歡,不需要狗鍊,來回都乖巧地跟在腳邊,外子仔細地給牠擦臉擦腳,怕牠腳縫裡潮溼長黴菌。
嘉嘉是扁鼻犬,睡覺時會打呼,女兒是小胖妹,偶爾工作到深夜,一片寂靜中,各自節奏,細水長流的平凡陪伴。英國詩人莫里斯有言:「幸福的祕密在於,對日常生活的細節,抱著純粹的興趣。」一旦體會到人狗間無條件的溫暖,不負人間走一回。
女兒大了,獨自負笈他鄉,外子和我忙於工作,不曾去探望。學業、生活,甚至天氣,處處是不易與壓力。皚皚白雪,漫長的冬天,她和後院的小松鼠搭伴過日子。
牠們夏日趴地乘涼,秋天忙著存糧,把榛子藏在樹洞裡、草叢中。此外,更卯起來用力吃,圓嘟嘟的,爬樹、走繩索時,常半路掉下來,非常逗人。女兒為小友們準備花生和堅果,雪天來窗沿上野餐,日子在小鼠的短片中飛逝。
一個屋簷下生活,有共同的過去與記憶,相濡以沫,就像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當外子數次意外及手術,女兒歸來說不忍心再走。我們沒有學習過如何做父母,只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許多年前,當「嘉嘉」十二三歲,活動已不如從前,睡眠也拉長了,女兒拿舊浴巾鋪在藤椅上,讓牠更安穩舒適,再搭上一條薄棉布,一人一犬,輕聲說著話。狗兒生命的流逝猝不及防,外子久久不能自己。我何其有幸,家人俱是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