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若彣
文/陳若彣
爹娘去了,家鄉成了我的念想!年假開始,自由行,每日閒走,七天、十三萬餘步,都在老城區穿梭,好似穿越在歷史裡,曾經的故事、漫畫、電影、小說……漫天而來,深埋的記憶跟著甦醒。
道旁參天的梧桐,每一片巴掌似的黃葉,落地之前,總要隨風盤旋,如蝶般飛舞,盡興後才翩然而下!百多年來靜靜地看著物是人非,聽江水嗚咽,爸媽就在這兒,離了家鄉。
高鐵過安檢:「箱裡是酒嗎?開過沒?」「沒,送禮用的。」揮手給過了。轉上地鐵,對面的女士滿臉笑容:「阿姨您坐,我剩一站了。」地鐵上禁止飲食,卻沒有罰則,多日搭乘,只見過一次乘客喝飲料。這是培養!久之,自然養成習慣。
小店裡隨意點碗餛飩,大娘說:「好吃吧!是我昨天包的,快賣完了,一會還要再包。」好紮實的肉餡,望著大娘的笑臉,全力以赴整碗拚完。女兒想買某牌首款新春咖啡豆,跑了第三家,店家笑道:「只進了兩包,一包店裡開了用,還有一包。」
冬陽一寸值千金,暖暖穿過落地窗,一份生煎六個,一碗牛肉清湯,輕巧的端上桌,不聒噪、無時限,除了包廂,也不收服務費。小型集市上百年老店的梨膏和蘋果山楂膏,一支支湯匙包裝,一匙即是一劑,撕下錫箔封口,溫水化開即可。
友人請吃飯,點了壺菊花茶,久久不見上茶:「服務員多回去過年了,人手不夠嘛!」只有體諒,不見抱怨。寒假中,各景點有老師帶來的小學生,有高中生義務做解說員,聽他們說話,和他們聊天,真真聰明優秀又透徹。
名人故居內,熊孩子不肯穿鞋套,樓上樓下瘋跑,管理的大叔攔下來:「你家長呢?你就待這兒,不要亂跑。」路上好些人遛狗,沒有亂竄、亂叫或狗嘴罩、更沒有寵物推車。
老城隍廟大殿前一座長形大香爐,人手三支香,香爐轉眼就滿了,執事的老伯拔起尚未燃盡的香,集中在左側香爐內,起火燃盡,又抹平香灰,香火鼎盛,很快的又滿了,老人一次次的反覆收燃抹平,只有危險燙人時才出聲,在偌大的香爐前,敬謹存心意。
我問小女,地鐵裡總有人蹲著,女兒輕聲道:「累啊!只是掙口飯吃,認命呀,若真做不了,想法子換工作,不會擺爛。」春運開始,乘客中很多攜帶行李箱,被阻道的陌生人來一句:「回家呀!」「對哦!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