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活動身體 有益身心健康 文/柳澤綾子(日本醫師、醫學博士) |2025.11.15 語音朗讀 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只要活動身體都有益於健康,包括從事日常家務。圖/Pexels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比沒有此運動習慣的人,平均壽命多3年。圖/Pexels 每日平均步行超過7500步的人,健康狀況較佳。圖/Pexels 文/柳澤綾子(日本醫師、醫學博士)持之以恆的維持慢跑習慣可不容易,「天氣變熱了」、「今天下雨耶」、「明天要早起」……不想運動的藉口太多了,你是否也經常為自己的疏懶找理由呢?但,假如慢跑可以為你延壽,一天多少跑一些,自己就能夠多活一點,這樣的誘因足以說服你堅持運動嗎?大家都知道,想保持身心健康,平日必須注重運動、飲食、睡眠和心理衛生等各方面的維護。然而知易行難,自己得十分自律,按表操課,不苟且偷懶,才可能將這一切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雖明知定期運動的好處,但是能做到每天早起慢跑的人畢竟有限。許多人也想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順便運動,例如提前一站下車,多走一點路回家,或是散散步也好,但結果往往是連接送孩子上下課都騎電動自行車……。別灰心,其實這樣就夠了,真的,別給自己找麻煩,既然臨場狀況如此,我們只要配合現實,做出當下的最佳選擇即可。不信的話,看看目前的科學研究如何解釋「最佳的運動效率」就可以明白。CP值最高的健康步數2019年,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關於高齡者運動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追蹤大約1萬7000名平均年齡72歲的長者,記錄他們每日行走步數,持續長達4年。結果顯示,行走步數愈多的人,其死亡率愈低。早在2002年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每日平均步行超過7500步的人,健康狀況較佳。不過,這並不表示「走得愈多愈健康」。研究發現,每日步數介於7500到1萬2千步之間的人,死亡率隨步數增加而下降;然而,一旦超過這個範圍,就看不到更多運動帶來的效益。那麼,跑步的效果又是如何呢?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比沒有此運動習慣的人,平均壽命多3年。該研究主持人在受訪時表示:「根據換算結果,平均每天跑步1小時,可延長壽命7小時。」如果這個結論屬實,對於總是感嘆「時間不夠用」的現代人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重點來了,對於平時幾乎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該如何展開第一步呢?WHO身體活動指南我們參考WHO《身體活動與久坐行為指南》,整理出以下6大重點:1.運動促進身心健康全球約4分之3的死亡案例與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有關,而規律運動對預防與控制這些疾病助益良多。運動還有助於減輕憂鬱和焦慮,提升思考力、學習力,以及整體幸福感。2.多少動一動總比不動好,願意多多活動會更理想為了健康與幸福,WHO建議成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等量的高強度運動);兒童與青少年則應每日平均進行6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3.所有的肢體活動都算數無論是工作、運動、休閒、移動(如步行、溜滑板、騎自行車等),甚至是從事日常家務,只要活動身體都有益於健康。4.肌力訓練對所有的人都重要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從事運動時,不僅要增強肌力,還必須強化身體平衡感與協調性,以預防跌倒,並維持健康。5.久坐有害健康長時間久坐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癌症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應盡可能減少靜態時間,多增加肢體活動。6.活動讓每個人都受益包括孕婦、產後婦女、慢性病患者及身心障礙者,只要適度增加活動量、減少久坐,就能獲得健康益處。「踏出第一步」最重要WHO這一指引的核心精神,簡言之就是:「多少動一動,總比不動好;多多動一動,身心都受益。」我們無須對運動抱持完美主義的心態,認為非得要有齊全裝備、充足時間或理想場地才能夠開始。願意「踏出第一步」最重要,哪怕只是多走幾步路、多踩幾下自行車,都可以對健康產生正面影響。放下壓力與苛求,帶著輕鬆的心情,一點一滴累積活動量,就是最好的心態。◎結論 ▼走路也好,跑步也好,都有益健康。▼雖說走路運動多多益善,但每日平均步行運動仍以7500步左右為佳,一旦超過1萬2000步,就看不到更多運動帶來的效益。▼有研究指出,1天跑步1小時可延壽7小時。▼騎自行車、溜滑板都好,養成每天多少動一動的習慣最重要。(摘自《這些健康常識,正在破壞你的健康》,新自然主義出版) 前一篇文章 【聊聊心裡事】努力,必須與喜歡連在一起 下一篇文章 【營養專欄】掌握五原則 輕鬆控糖 熱門新聞 01【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2【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3悅讀華嚴經 成為幸福安樂地球人2025.11.0904【視覺DJ 】給自己按個讚2025.11.0905【森活日誌】意外的香遇2025.11.0906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⑧2025.11.0907【朗朗晴空】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2025.11.0908阿里山林鐵森里號 躍登國際2025.11.0909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華生97歲辭世2025.11.0910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2025.11.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掌握五原則 輕鬆控糖【聊聊心裡事】努力,必須與喜歡連在一起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開啟睡眠之門【中醫專欄】冬季到了,台灣人該這樣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