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文/東方奭 |2025.11.13
33觀看次
字級
紀念公園入口標誌。圖/東方奭
半月型鏡面水池──希望之泉。圖/東方奭
展廳介紹龍潭陂戰役。圖/東方奭

文/東方奭

一般人提起公園,總認為那是一片綠地與蓊鬱樹林的場所,似乎不會有太多的建築驚奇。然而走進以「圓」作為設計意象,象徵族群融合、團結一致保鄉衛土精神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多數人都開了眼界。

這座曾經榮獲二○二三美國謬思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的紀念公園,將原本生硬的環境,轉化為受到當地居民喜愛、可以休憩散心的好地方,近年來也已成為桃園市平鎮區的亮點地標。

紀念公園所在位置,包括曾經是親子公園與第八公墓的兩塊基地,筆直的育達路從中穿越而過。桃園市升格後,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獲得更大規畫空間,採用不落柱環形跨橋設計,以醒目的「乙未之環」,將兩塊疏離的空間聚合為具有豐富地景的都市型公園,不僅成功激發城市活力,也打造出記載文史敘事的核心之地。

此座紀念公園不但一舉奪下美國謬思設計大獎「建築設計─公園類」、「景觀設計─公園與開放空間類」、「景觀設計─都市設計類」最高榮譽白金獎,以及「景觀設計─公共景觀類」金獎,也讓在地人體驗到豐富的文化饗宴與景觀之美。

公園在地下一樓設有記憶展示空間,呈現乙未戰役相關文獻資料,包括甲午戰爭介紹與戰役歷程時間廊,也透過戰場地圖、當時的畫報、書信與裝備,搭配互動科技,讓一般人也能輕鬆走入歷史。公園內的半月型鏡面水池「希望之泉」與清水模構成的「紀念之牆」則成為隱喻、緬懷歷史事件的靜態空間,為深具歷史意涵的紀念公園注入年輕活力。

一八九五年,歲次乙未,台灣遭逢百年新變局,台灣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當日本帝國率軍南下,不願成為天皇臣民的人們揭竿反抗,壯烈犧牲,留下了血淚的歷史,當時桃園也有許多人加入抗爭行列。百餘年後,政府在這一帶闢建公園,以當年慘烈的戰役為主題,紀念那些為保衛家園英勇犧牲的人。

導覽員說,因為當時義勇軍打游擊時常躲藏於竹林內,所以紀念公園設計了許多竹林植栽。走過一叢叢竹林往「圓心」緩步而去,就會到達公園正中心的乙未之環。此環以「圓」為核心意象,採用不落柱環形跨橋設計,串起原有的親子公園與第八公墓,既縫合了被切割的綠地空間,也象徵縫合起歷史的傷口與追求和平的冀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