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

文/東方奭 |2025.05.28
96觀看次
字級
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圖/東方奭
霧社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圖/東方奭

文/東方奭

繞過南投縣仁愛鄉公所後,在不遠處的彎道上,有一片林木茂密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矗立著霧社事件中帶領賽德克族對抗日本統治的英雄──莫那‧魯道的紀念碑。歷經歲月嬗遞而風化褪色的紀念碑,承載了台灣原住民族反抗殖民壓迫的歷史記憶。

發生於一九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的「霧社事件」,是日據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行動。當時,日本殖民政府以嚴苛的統治,對原住民族施重稅、限制狩獵、剝奪傳統生活,還要求他們逐步接受日本文化的教育,因而引發原住民的反彈。

莫那‧魯道是賽德克族馬赫坡社的頭目,他聯合了馬赫坡、布卡、塔羅灣、荷戈、波亞倫與土邊社的族人,趁著日人在霧社舉行運動會時發動突襲;事件後,殖民政府也對賽德克族進行嚴厲管控。近年來,台灣社會逐漸重視此事件,將其視為原住民族抗日的重要史蹟。

穿越〈碧血英風〉白色大理石牌樓,緩步走進公園,迎面而來的是莫那‧魯道雕像,從他堅毅的眼神中,彷彿還可以窺見當年英勇奮戰的魄力。石像後方,是台灣省前主席黃杰署名的〈霧社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碑文銘記了霧社事件的歷史。二○○八年,內政部追授莫那‧魯道褒揚令,肯定他對自由與尊嚴的堅持。

紀念碑後方為莫那‧魯道墓,周邊刻畫著原住民族奮戰抗日的故事;紀念碑左側則是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刻畫婦孺、小孩與獵犬聯手奮戰的瞬間,生動展現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決心,也忠實呈現了原住民族群在這片土地生活的樣貌。

除了紀念碑之外,霧社事件也對台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二○一一年,魏德聖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以上下兩集完整呈現霧社事件,獲得第四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命名,描寫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反抗日本長期壓迫原住民而引發的霧社事件;下集命名為〈彩虹橋〉,刻畫日軍鎮壓,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的過程,並深入刻畫族人從容就義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目前,霧社事件已成為台灣歷史教育的重要教材,好讓年輕一代理解原住民族的歷史及與殖民統治抗爭的過程。每年十月二十七日,各界人士都會在這個公園舉行紀念儀式,悼念霧社事件中犧牲的英勇戰士。

蹀踱於紀念公園,久遠的歷史似乎仍在山林裡盤旋,近年來,此處也逐漸成為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場域。路過南投時,不妨撥點時間造訪這座承載深厚歷史的紀念公園,體驗一趟兼具人文與歷史的知性之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