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 菊食已到

文/林念慈 |2025.10.27
40觀看次
字級
圖/Silvia

文/林念慈

前兩年,朋友送我一罐小油菊,花瓣在玻璃瓶中格外鮮亮,起初捨不得沖飲,只擺在架上飽眼福。都說食花浪漫,我倒覺得有些不解風情,對「美」的事物本該以禮相待,焉有吃下肚的道理?

華人慣以菊花入饌,大概受了屈原的影響,詩人云:「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不見得真吃菊花,而是藉菊述志,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也或者以「吃花」營造「痴感」,暗喻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堅貞,乃精神上的盛放,雖然墜露與落英聽來都像「掉進塵埃」,但也是一片冰心,入汙泥亦不染。

後來花瓣落與不落成了一樁「公案」,傳說宋朝王安石詩云:「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歐陽脩則以「秋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吟」戲諷王安石,菊花是直接在枝頭萎乾,哪會落英繽紛?害得秋菊尷尬抱枝,不知該不該落下。

宋人愛花、簪花,也吃花,蘇軾到山東密州做太守時,因口糧不足,於是到郊外野地挖杞菊為食;這種日子當然談不上舒服,尤其夏天的菊花枝葉又老又苦,難以下嚥,但蘇東坡的絕活正是「不以苦為苦」,反正人到異鄉先找吃的,接著研發美食與過日子,硬從苦澀中品出清香。林洪《山家清供》也有幾道與菊花相關的美食:「紫英菊羹」、「金飯」和「菊苗煎」,聊菜譜,也聊食材典故與生活態度,宋朝人食花,是為推崇自然的、樸素的飲食美學,一飲一食,都關乎雅趣。

在宋人眼裡,素食是品味與品格的象徵,也因此推動花饌的流行。詩人王禹偁厭倦葷食,在〈甘菊冷淘〉中描寫以菊花做涼麵的情形:「經年厭粱肉,頗覺道氣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飧。甘菊生籬根……子美重槐葉,直欲獻至尊。」詩人以甘菊嫩葉榨汁,和入細麵成團,再切成銀縷細麵後,煮熟用寒泉冷卻,麵色青碧而湯汁味香,末了更以杜甫〈槐葉冷淘〉的典故,表達對清雅生活之神往。

為了不浪費,那瓶小油菊最終還是被我用掉了,煮銀耳或薏仁時撒一點,浮在甜湯上,像一顆顆發光的小太陽。我在我的年代與城市裡,條件有限,勉強能「採菊陽台上,悠然見公寓」,儘管不比古人風雅,好在心遠地自偏;至於那朵不爭春、不避秋、淡泊自適的花,始終開在我心底,不曾凋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