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米各
文/赫連擁
說到蠟筆,通常最先想到的、會是孩童們經常使用的畫具。然而你知道嗎?蠟筆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早在古埃及,就已懂得利用加熱過的蜂蠟,混入天然礦物色粉,再將其凝固成條狀,製作出最早的「蠟彩條」。這種繪畫方式被稱為熱蠟畫,畫出來的作品色彩鮮且豔持久,甚至可保留千年不褪色。
早期蠟彩 五光十色
然而,熱蠟畫需要對蠟彩條持續加熱,熔化色蠟方可塗繪,畫起來極麻煩,還有點危險,因此被其他更為簡易的顏料所取代。
15世紀,歐洲藝術家嘗試將油畫顏料與蠟混合,製作出了與現今蠟筆類似的媒材。這時的蠟筆,成了藝術家們的專屬工具,不過主要都用於畫草稿與素描,而非正式的著色。
真正將蠟筆普及化、成為大眾繪畫工具的,要歸功於19世紀末的美國。當時,有許多化學家與製造商開始實驗不同的蠟質,並加入無毒顏料,試圖開發出更適合兒童使用的蠟筆。
1903年,美國繪兒樂公司(Crayola),製作出了第一款專為兒童設計的無毒蠟筆。這款蠟筆價格親民,而且使用安全。從此,蠟筆不再只是藝術家們的專屬畫具,它走進了千家萬戶及學校,成為開啟孩童藝術大門的鑰匙。
無毒安全 兒童專用
蠟是蠟筆的靈魂,製作蠟筆所使用的蠟,最早通常是蜂蠟或石蠟。蜂蠟來自蜂巢,是無毒的天然有機物;而石蠟則是一種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物質,因提煉程度不同,有些石蠟被指出,在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諸如苯與甲苯等,其中苯已被證實是致癌物質,隨著過去廠商標榜可食用的精煉石蠟被禁止用於食物之後,含有可食用石蠟的蠟筆,安全性也遭到了質疑。因此,現今針對兒童專用的無毒安全蠟筆,已多只用天然蜂蠟製造。此外,以天然大豆提煉出的植物蠟來替代石蠟的大豆蠟筆,一樣具有機無毒的安全條件,亦成為另一款兒童專用蠟筆的選擇。
為何蠟筆會發展成兒童專屬的繪畫工具?這背後除了廠商們的精心研發外,更有著科學兼美學教育的雙重考量:對探索欲旺盛的幼童來說,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被放進嘴裡,加上有許多繪畫媒介含各種化學成分及添加物,並不適合孩童使用。而特別經過開發與改良的無毒蠟筆,符合了即使使用者誤食、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安全條件。
蠟筆完全沒有門檻,無需沾水、不用調色,拿起就能畫,容易上色,即使是幼兒,也能輕鬆畫出線條。
握筆畫畫的過程,能有效訓練手部的精細動作、促進協調能力,為日後學習寫字打下良好基礎。
一盒五顏六色的蠟筆,是學習辨識及搭配色彩的最佳教材。透過繪畫,將腦中的想像以及眼中所見轉化為具體的色彩,感受色彩帶來的樂趣與情感。
無論中西,「蠟筆畫」幾乎就是「兒童畫」的代名詞。百年多來,蠟筆豐富了無數世代孩子們的童年,而且這種記憶是世界性的,承載著一種跨文化及跨國籍的語言,可謂所有繪畫媒體中最奇特、也最值得玩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