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 轉酸為甜神祕果

文/林念慈 |2025.10.13
42觀看次
字級
神祕果。圖/維基百科

文/林念慈

交往初期,男友餵我一顆紅色果實,並無特殊味道,再讓我吃下原本帶酸味的葡萄,接著伸出掌心讓我吐籽,一邊問:「神祕果欸!甜不甜?」這番偶像劇操作讓我迷失了心神,於是情不自禁地點頭,說:「好甜好甜……」

神祕果,又名變味果、蜜拉聖果,原產於西非,吃了有「轉酸為甜」的神奇功效,據說是西元一七二五年時,有位法國探險家至非洲旅行,發現當地人以這顆小果實來提升食物美味,神祕果的「祕法」就此揭開。這神祕果本無祕密,只因其中含有特殊醣蛋白──奇蹟素,與味蕾結合時,便能改變舌頭對酸味的感知,每顆「功效」約能維持三十分鐘;不過神祕果素也只能幫你到這了,至於苦的、辣的,請自求多福。

三十多年前,台灣引進神祕果,以埔里、美濃為主要產區,雖非市面上常見的果物,但透過生技改良,已有業者將其發展為保健食品。我猜人人都需要這樣的一個果子,畢竟生命中有太多酸楚和苦難,關於自我認同、離別、孤寂、疾病、貧窮、失敗、遺憾……更甚者,五味雜陳,有苦說不出;若真有一物能「轉悲為喜」,讓人由衷開心,相信必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

只是完全不酸的檸檬,似乎也算不上是一顆好檸檬。就像太過整潔的樣品屋,沒半點灰塵、雜物,而燈光精準地打在沙發上,桌上故作隨興地、實則刻意擺放兩本時尚雜誌,以及窗台垂下的鐵線蕨,美則美矣,但缺乏生活感。故作香甜的人生,並不會真正地快樂,既然偶感酸苦是必然,我期望的是在那之後,體會到生命的「回甘」,也能因為自己堅守著底線,或為理想持續奮鬥,而感到不負此生。

這樣的「甜」,更具層次。

或許從沒有故作神祕的果,只有未了的因,說是福報和業力也好,性格和思考模式的影響也罷,人都是一點一點長成如今的模樣,絕不是天外飛來一筆;與其想要別人給我們好果子吃,不如自己種一棵神祕果樹,日日澆灌、滋養,並耐心等待,它總會有結實纍纍的那天,每一顆都紅潤、甜蜜。

要是吃到什麼不合胃口的,「轉念」也是一款有效的天然甜味劑,不都說「誠意食水甜」嗎?因想法能改變感受;例如每次對男友生氣時,我就想想當年那顆貼心的神祕果,說也奇怪,好像真沒那苦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