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攬勝】中川第一禪林:四川綿陽聖水寺 文/郭詠澧 |2025.10.08 語音朗讀 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金身。圖/郭詠澧聖水寺宏偉山門。圖/郭詠澧吉祥門五百羅漢泥塑長廊。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有「中川第一禪林」美譽的聖水寺,坐落在四川綿陽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南麓,是川北蜀道上歷史悠久的古剎。因山上有泉水湧出,自古以「龍泉聖水」聞名,民間流傳「聖水落千庄」、「飲之去病免災」。該寺始建於唐代永徽年間(六五○~六五五),初名「甘泉寺」,明代正統元年(一四三六)更名「聖水寺」。因年久失修,一九八九年經果忍法師主持復建,歷時二十餘年恢復主體建築,成為朝聖拜佛、賞景遊憩的大型寺廟,也是川北佛教文化地標。 聖水寺占地一百四十餘畝,地勢開闊,規模宏偉且布局嚴謹,建築群採唐風與明清形制,融合江南園林雅緻意境,形成三軸九院格局,頗具大叢林氣象。沿中軸線自下而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大悲殿、韋陀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氣勢恢宏的殿堂,兩側則分布著玉佛殿、地藏殿、伽藍殿、禪堂、鐘鼓樓,以及亭、閣、樓、廊建築,不僅展現古寺風範,亦為園林風格與佛教藝術之融合典範。天王殿面闊五間,供奉彌勒佛與韋陀菩薩,兩側四大天王以香樟木雕刻而成,殿前盤龍石柱奪目吸睛。大雄寶殿的朱檐金瓦斗拱有明代遺風,七開間重檐歇山頂,殿高十六公尺,供奉釋迦牟尼金身,兩側十八羅漢姿態各異;另有三十二品《金剛經》碑刻立於兩廂,字跡遒勁如刀刻斧鑿,殿前鐵鑄鐘重達三噸,鐘聲悠遠。觀音殿供奉毘盧觀音像,手持淨瓶與楊柳枝,基座暗藏排水系統,暴雨時水自蓮花瓣間湧出,形成「觀音灑露」奇觀。大悲殿供奉四面千手觀音,為榫卯結構楠木雕塑,四面神態各異,慈悲莊嚴,四十二臂手持法器,手掌內置銅鈴,風過時梵音陣陣。玉佛殿則是供奉緬甸華僑捐贈的三尊緬玉佛像,其中釋迦牟尼佛高二‧七公尺,通體潔白瑩潤,佛首鑲嵌夜明珠,甚為珍貴。聖水寺尤以吉祥門雕塑長廊著稱,總長兩百公尺,以傳統泥塑工藝雕刻五百羅漢塑像與飛天手舞足蹈情景,人物姿態鮮活生動,衣紋皺褶細膩自然,被譽為「東方佛國浮雕史詩」。鐘鼓樓採用鋼結構與仿古飛檐結合,直徑一‧五公尺銅鐘刻有《心經》全文,每日晨鐘暮鼓與涪江濤聲共鳴。寺後方有七座摩崖造像龕窟,題記顯示鑿於唐代永徽元年(六五○)。龕窟中有罕見的「佛道合龕」摩崖造像,道教天尊老君、真人和佛教阿彌陀佛、菩薩並列於龕內。此種佛道融合文化,反映了唐代中後期佛道教交融的歷史背景,為研究唐代宗教演變提供實證,深具歷史意義。第七龕窟水月觀音保存完整,面部圓潤、眉眼低垂,嘴角微含笑意;頭戴三葉寶冠嵌圓形寶珠,S形冠繒帶呈波浪形飄動感,右腿自然下垂,左腿屈膝盤坐,姿態閒適,具中唐風格。造像題記為唐代中和五年(八八五),是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水月觀音像。寺後方有泉水自石隙湧出,泉眼終年不涸,相傳為唐代高僧求雨所得;另有一古井「聖水泉」,井水清冽甘甜,相傳為「龍淵」遺跡。唐代開鑿的〈聖水龍湫記〉摩崖石刻,現雖殘損,但印證了千年祈雨文化。聖水寺自唐代甘泉到今日禪林,古韻與傳奇交織,以千年積澱守護禪宗法脈,遊客既能感觸歷史厚度,亦可欣賞佛藝殿堂。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歷史評析】隨喜管仲,歡喜鮑叔牙(下)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不被打趴是王道2025.10.0302佛光寶寶祝福禮 金光明寺信仰傳承2025.10.0203葡國跨宗教對話 佛光人宣揚人間佛教2025.10.0204網購家具內藏奶貓 暖心收編2025.10.0205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32025.10.0206香水販賣機東京現身 噴1次20元2025.10.0207威尼斯之獅 疑馬可波羅父經絲路帶回2025.10.0208相撲女力士站上土俵 打破千年傳統2025.10.0209蘿蔔乾2025.10.0210北市12區社福中心 台北道場贈物資 2025.10.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菩薩就在你身邊【書藝心語】 山不轉路轉【民俗資產】 新豐池和宮:紅毛港邊的瑰寶【大江南北】蘇州蠡墅老街 【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內蒙古非遺【課本沒有的歷史】 紫石英號事件 國共內戰有英國海軍鬧場? 作者其他文章【佛門攬勝】鬧市裡的禪意祕境──鄭州大觀音寺奇妙有趣 無花果二進制到三進制【穿越古今】跨度十萬年的 廣都博物館iPS細胞 創造人工心臟暗物質物理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