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顯影】黃土水與太平國小博物館

文/莊曉明 |2025.11.24
5觀看次
字級
〈少女〉胸像。圖/莊曉明
黃土水專室。圖/莊曉明

文/莊曉明

台北市太平國小是一所創校超過百年歷史的學校,但太平國小博物館卻是二○二五年才正式開館,這裡典藏著既是校友也是該校老師,更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雕塑家黃土水的珍貴作品──〈少女〉胸像。

黃土水(一八九五~一九三○)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五年,然而藝術才華卻不容忽視。他最擅長的雕塑作品,融合西方技法與台灣鄉土特色,每次展出就成為吸睛焦點,是日據時代傑出的台灣現代雕塑家。

出生於艋舺的黃土水,三歲喪父,後隨母親遷居大稻埕投靠同母異父的二哥黃順來,並於一九○七年轉學至大稻埕第一公學校(今太平國小);及長,又進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就讀,畢業後分發回大稻埕第一公學校教書。

閒暇時,他會雕刻一些作品,由於藝術天分頗高,學校同仁鼓勵繼續精進,遂前往東京美術學校鑽研雕塑。

〈少女〉胸像(原名〈久子小姐〉),是黃土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展的作品。這尊大理石雕像,利用石頭特殊的紋理色澤,刻畫出少女的神韻,髮後繫上大正時期常見的大蝴蝶結,為其藝術生涯奠下根基。

一九二○年,黃土水以作品〈蕃童〉成為第一位入選帝國美術展覽的台灣人。〈少女〉胸像則一直收藏在太平國小校史室,早在一九二○年,日本皇室久邇宮親王伉儷(昭和天皇的岳父母)參訪大稻埕第一公學校時,就有他們欣賞此像的報導,也是〈少女〉胸像在此最早的記錄。

太平國小博物館,分為「特展室」與「黃土水專室」兩部分。前者活用行政大樓廊道進行有期限的展覽,目前展覽主題是「黃土水與孩子們」,將黃土水歷年以「子供」(日文「孩子」之意)為主軸的創作及其家庭背景,做了很詳細的爬梳整理。

由於黃土水與夫人廖秋桂膝下無子,在二哥黃順來往生後,曾帶領幾位姪兒前往日本定居。這些孩子不但常成為他創作的模特兒,後來還收養了黃順來的四子黃清雲為養子。

探索黃土水的生命史之後,或許就可以理解他從教書到收養姪兒的過程中,為何從不掩飾自己對孩童的偏愛。也因此,太平國小博物館決定將開館展覽的主題定為「黃土水與孩子們」,不但突顯他喜歡小孩的個性,也與學校的教育功能相符。

黃土水專室則是由學校的蒸飯室改建,隨著少子化加上改採營養午餐後,這個蒸飯室一直荒廢著。直到二○二二年,在北師美術館創辦人林曼麗與太平國小校友號召下,開始募集資金籌設博物館,並由著名的黃聲遠建築師操刀,打造出一座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

透過博物館落地窗,可看到館外學生栽種的水稻,以及校園裡的香蕉樹、玉蘭花與百年茄苳,不但呼應了黃土水在〈出生於台灣〉裡讚頌的故鄉地景,也活化了太平國小校訂本位課程。

這是一座充滿「在地與異國文化交織」的博物館,透過黃土水的穿針引線,讓參觀者穿梭於日據與現代時空,解鎖歷史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