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

文/郭詠澧 |2025.11.04
64觀看次
字級
五母金殿採明清皇宮建築形制。圖/郭詠澧
花崗岩峰林棧道「十里畫屏」。圖/郭詠澧
金頂道觀玉皇頂。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

老君山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西南,為秦嶺餘脈伏牛山主峰,海拔兩千兩百一十七公尺,原名「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於一室」之意。

相傳東周春秋時期,道教始祖李耳在此歸隱修煉,被尊為「太上老君」,此山被尊為道教「道源」、「祖庭」。北魏時期,在此建立老君廟以為紀念;唐朝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太宗李世民敕封「鐵頂老君廟」,並賜名「老君山」 沿襲至今;明朝萬歷十九年(一五九一),神宗詔諭老君山為「天下名山」,成為歷史上唯一受皇帝賜名又受皇封的山脈。

老君山上有十多座道教建築。峰頂主建築老君廟,三重樓宇,六方形制,鐵椽、鐵瓦古樸莊重;廟前有銅製福祿壽如意,長四‧六公尺,上面雕刻九條栩栩如生神龍,為鎮山之寶。老君廟前還有一南天門,利用地理位置的巧妙布局,充分體現皇家建築規格──中國古代宮廷建築講究坐北朝南,天宮亦不例外;道家則認為,南天門是人和神仙的溝通之門。

老君廟四周圍繞的金頂道觀群,是老君山的標誌性景觀。五母金殿、亮寶台及玉皇頂形成獨特的三角之勢,建築風格採明清皇家宮殿形式,華麗奪目、氣勢恢宏。金色屋頂形成「金殿映日」奇觀,在雲海霞光裡華光璀璨、熠熠生輝,彷若天上宮闕、人間仙境。

老君山還有一座展示老子生平與思想的「老子文化苑」,採漢代建築風格,前方有一尊全世界最高的老子銅像,像高三十八公尺,通高五十九公尺,重兩百五十八噸。另有煉丹爐、傳經樓等遺跡,象徵道家對自然與生命的探索;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老君古廟會,也已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座以奇峰、雲海、石林、瀑布等自然景觀聞名,景色壯麗、仙氣飄飄的道教名山,有「天下無雙聖境,世界第一仙山」之美譽。綿延十七公里長的花崗岩峰林棧道「十里畫屏」,是老君山自然景觀之精華,步移景換如畫;玉皇頂則是老君山觀賞日出和「雲海翻騰千重浪」的最佳地點。

明代詩人謝榛曾經讚歎道:「老君山之美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廬山的朦朧,黃山的奇峰和峨嵋的壯觀。」

老君山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七,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一百零二種,用於中醫藥研究與開發的草藥八百三十種,因此被稱為「國家中草藥基因庫」。同時也是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留存著十九億年前造山運動的演變痕跡,擁有獨特的「滑脫峰林」地貌和數千畝壯觀石林。

馬鬃嶺南側的「北國石林」,是中國大陸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山上林木蔥鬱、山石林立,極目遠眺,風景雄險奇秀、氣勢磅礴,被譽為「華夏綠色心臟,世界地質奇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歎;雲遮霧繞的山林間,處處可見泉水自石縫中溢出、清澈瀑布從崖頂落下,無愧「仙山」之美譽。

老君山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於一體的道教聖地,老子在此悟道,提出「道法自然」及「上善若水」的哲學理念,與山川的雄渾靈秀形成了深刻共鳴,值得吾人造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