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DV
現在我們知道,不論是汽車或是機車,它的時速表跟實際速度可能都有些落差,而且落差幅度有的小、有的大,各廠牌之間也有落差。例如車上時速表是100公里,但實際車速可能只有97公里,也就是實際車速有可能會比時速表慢,如果車上有GPS行車紀錄器,表速大概高GPS速度3~5公里 。
誤差目的 引以為戒
所以,開車只要在車子實數顯示在規定容許的車速下,實際的車速會比車子的時速表顯示要低,因此不超速且安心開車,但依標準,測速器還是一直在警告與警惕你。
車上時速表數值必須高於實際車速是法規規定的,法規公式如下:
0≦速表指示車速-實際車速≦ 實際車速 / 10 + 4km / H
所以,如果實際車速是每小時100公里,時速表顯示車速就必須在每小時100到114公里之間才符合台灣法規,因此大多的汽車廠家,會按照法規把時速表加快5~10公里。
參考速度 為了安全
汽車時速表與實際車速的差異還算小,機車差異才較大,明明感覺到時速才40公里上下,怎麼時速表顯示時速已經快60公里,機車顯示的時速都超級快樂,讓你心靈速度加個20公里,其實時速表速度比實際速度快,我們知道是國家標準所訂定的,目的是為了要避免測速裝置測到的速度,或許會引起糾紛,當然也是為了安全,才會這樣訂定。
不過聽說有些人對輪胎進行升級,將輪框加大,輪胎接觸面積變寬,增加抓地力與穩定性,若沒考慮到原本輪胎尺寸的圓周長度,這樣時速表的速度可能會比實際速度還慢,因為車速是透過車速傳感器計算輪胎滾動圈數來換算成車速,因此,如果想要升級輪胎尺寸卻怕影響時速表的顯示誤差,可以先自行換算看看,否則開的愈快,誤差恐怕愈大,就會遭開罰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