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98】肯亞社企家恩吉魯 志在餵飽全非洲兒童

文/楊慧莉 |2025.08.23
100觀看次
字級
恩吉魯要讓非洲孩童吃得營養,頭好壯壯,學習好。 圖/Global Citizen
恩吉魯創辦的「教育之糧」是《時代》雜誌2024年百大最有影響力的組織之一。圖/Fortune
恩吉魯善用科技,讓學童戴上智能手環,在餐點送達後感應支付。圖/翻拍自Ted
恩吉魯的社會企業也創造當地婦女的就業機會。圖/翻拍自Ted
「教育之糧」的運送車滿載孩童賴以學習的「資糧」。圖/翻拍自Ted

文/楊慧莉

透過教育,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進而提升國力。然而,當學童飢腸轆轆,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一切都成為空談。在非洲,有人目睹非洲孩童的窘境,決定伸出援手,加以改善,並承接餵飽所有非洲孩童的挑戰。她是社企家恩吉魯……

生命軌跡
營養師到社企家


瓦維拉‧恩吉魯(Wawira Njiru)來自肯亞,營養師出身,目前擔任「教育之糧」組織(Food for Education,簡稱F4E)執行長,這個組織每天供應家鄉超過五十萬名公立小學生熱騰騰且價格實惠的營養午餐。然而,她不以此為滿足,準備嘉惠更多的學童,並期許用創新做法樹立學校營養午餐的新典範。

飢餓偷走發展機會

恩吉魯之所以志向遠大,要從她的出身說起。原來,她來自一個慷慨解囊之家。她的雙親是醫護人員和教會領袖,這代表他們很願意助人,即便他們本身並不富有。舉例而言,她的父親曾經為了幫助某個急需用錢之人,居然把家中的唯一電視機給賣了。即便父親表現得很無私,但恩吉魯當時很生氣。

另外,她的家也不只有她和家人,總有別人跟他們住在一起,有些需臨時接濟一頓,有些則是他們無法避之不管。無論如何,這種助人精神形塑了她。

念大學時,恩吉魯開啟了一個學校午餐計畫。不過,她並非想終止世界飢餓問題,而是想協助其所居住的魯依魯社區孩童。魯依魯是肯亞首都奈洛比郊外的一個城鎮。之所以這麼做,是因她想到一起長大的鄰居小孩不像她那麼幸運。當時,她上學、吃飽飽,得以準備就緒,好好學習,但鄰居孩子通常都餓著肚子上課。結果,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發展受阻,要不就直接退學。

然而,恩吉魯明白那些孩子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天分被浪費掉了。對此,她下了一個結論:飢餓偷走了大家的機會,我們必須在它吞噬我們所有人之前阻止它。

學校午餐百弊叢生

後來,恩吉魯深入這個問題便發現,非洲數百萬名學童每天上學都渴望好好學習,卻面對了在課堂上飢腸轆轆的要命現實。整個非洲大陸有九成學童缺乏最低限度的恰當飲食,超過一半的孩子沒有每天正常吃。光是肯亞,就有六成孩子未攝取足夠的營養,而營養不良會阻礙大腦發展,影響學習和未來的生產力。

另外,恩吉魯也發現,幸好,有一個被證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學校餵食計畫(school feeding programs,簡稱SFPs)。這些計畫提供基本營養,協助孩童成長、學習和蓬勃發展。目前,非洲多數的SEPs都很貴,並倚賴國際援助,也無法符合當地社區的特殊需求。

恩吉魯在當營養系學生時,就開始研究學校餵食計畫,發現其中大有問題。那些計畫都由國外組織運作,食物都是進口,放在倉庫裡。他們排擠當地生產者,也沒讓當地社區或政府參與。在肯亞,除了少數的目標計畫,只有幾個學校提供孩子餐點,但都很貴,也沒效率。「學校常常要求父母要先付錢,低收入家庭想都不用想。品質也是問題,常發生食物變質和汙染問題。」

改善學校餵食系統

因此,恩吉魯開始專注於社區和身邊人的力量,而不再尋找完美的範型。她表示,SEPs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如果校餐普遍存在於紐約和倫敦,就能、也應該出現在非洲才是。非洲學童很多,這讓學校成為運送關鍵營養最實際、也最有影響力的地方。

她進一步指出,藉著在學校餵養孩子,我們不只是給他們卡路里,也賦予他們專注、成長和蓬勃發展的能力,但SEPs長期以來掙扎於全球供應鏈,顯然是需要與地方小農合作。

於是,恩吉魯創辦了「教育之糧」,一個由非洲引導、地方經營,用來終止孩童飢餓的組織。她要藉這個組織的有力做法,在每個餐盤上都有當季採收的食物,讓餐點新鮮、營養、美味,還能支撐地方經濟。她舉例而言,來自家鄉的供應商「瑪莉」在二○一二年就提供他們一袋袋的豆子,而今的供應量是當時的一萬倍,本來是用摩托車運送,現在要用六十五輛卡車了。

使命必達
擴大影響成範本

長期以來,世界把飢餓視為非洲必須忍受的危機,然後得靠西方解決。不過,恩吉魯想推翻這種刻板印象,讓非洲不再屈居弱勢。她期盼非洲能搖身一變,開始握有餵飽未來主人翁的藍圖。她用自己所創辦的「教育之糧」實現這個願望。

用F4E革新SFPs

「教育之糧」方法的核心是一個簡單而又強大的想法:每日的校餐可以改變孩子的生命。藉由提供在地種植的農作物,做出營養餐點,F4E正在革新非洲的SFPs。她與團隊建立了「從農場到餐桌」的範型,確保餐點是有智慧的順應氣候條件且營養搭配均衡的。

此外,F4E所為超越了餵飽兒童,因為他們還建立了永續系統,方法是藉由與在地農民合作、雇用社區成員和使用尖端技術,如讓學童戴上智能手環,在餐點送達後感應支付。最重要的是,每餐只要三毛美元,成為肯亞最物美價廉的餐點。父母只要做些補貼,孩子就能吃飯了。

同時,他們也在奈洛比建立了全非洲最大、且有益地球環境的綠色廚房,每天可餵養六萬名孩子。有了這些關鍵指標,恩吉魯與團隊正在非洲大陸規畫出餵飽學生的永續藍圖。

F4E持續擴大量能

除了有學生家長補助,恩吉魯認為關鍵還是在於與政府攜手合作。她坦承,作為一個道地的非洲地方團體,跟政府建立長期永續的合作關係並非容易。不過,一旦政府投入了,就代表有真正的廚房、真正的預算及政策改變。換句話說,小孩不用再倚賴明天可能就會離開的非政府團體,而是可以仰賴更強大的機構,即政府投入,藉此捍衛孩子的飲食和受教權。

過去十多年來,F4E已經證明自己的能力,能夠藉由每天提供孩子熱騰騰的營養餐點改變他們的生命。他們在三年內就發展出巨大的量能,從餵飽肯亞內的五千名孩童到餵飽七個國家的四十萬名兒童。他們的餐點改善了孩童的營養。不僅如此,也協助提升學校註冊率和出席率,同時提供了近四千份工作,創造婦女就業機會。

藉此,恩吉魯與團隊也重新定義學校餐點可以、也應該是什麼樣子。而他們也從原本一天只能餵食二十五個小孩,到目前已能供應五十萬份餐點。

餵養全球勞動主力

恩吉魯打算在二○三○年前,每天與團隊餵食肯亞的一百萬名孩童,再透過與非州其他政府的合作,餵食兩百萬以上名學童,以此讓學校的餵食計畫永續和擴大規模。

不過,她也明白F4E無法供應所有的孩童。因此,團隊也打算建立一個「傑出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再打造一個新團隊,擴大訓練和分享他們的範型到全非洲和之外的地區。此中心將提供工具和資源給其他執行者,讓他們可以為學生創造合算又在地化的餐點計畫,確保每個孩童都能吃到營養、又負擔得起的餐點。

二○一八年,恩吉魯獲頒全球公民獎:思科青年領袖獎。她在接受主辦單位的採訪時表示,「非洲是人類的未來。二○五○年,全世界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是非洲人。」這代表非洲孩童將成為全球未來的主要勞動力。因此,她認為自己的行動不只是某種善舉,而是必須做的事,「我們正在餵養一個未來,這個未來可以讓所有的非洲孩子發揮他們的潛力。」

恩吉魯也強調,這不單是肯亞的故事或非洲的故事,而是全球的故事。她深信,我們如何餵養孩童決定了他們將繼承什麼樣的地球。如果我們能在人類的起源地——非洲,弄對此事,我們或許就能指引全世界前方的道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