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44】政治學家庫克耶:鑑往知來 謹防第三次世界大戰 文/楊慧莉 |2025.08.16 語音朗讀 1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科技進步帶來好處,卻也造成社會不安,如心理學家爭論數位生活如何影響孩子的發展。圖/123RF社會分化,一旦出現政治暴力,就代表大事不妙。圖/123RF全球戰爭往往是從區域戰爭開始。圖/123RF庫克耶認為經濟即便蓬勃發展,也非避免戰爭的決定性條件。圖/123RF政治學家庫克耶檢視歷史脈絡,提醒世人要防患於未然。圖/Alesp 文/楊慧莉近幾年來,世界許多地方爆發戰爭、衝突,再加上兩大強權國家關係緊張,不免讓人對未來感到憂心。不過,最擔心的可能莫過於政治學家庫克耶,他從四個面向的歷史脈絡嗅出下一個大規模戰爭的警訊…… 追古溯今在安與不安之間亨尼‧奧茲‧庫克耶(Heni Ozi Cukier)是巴西政治學家、教授和作家。他曾是聖保羅州議會議員,目前是聖保羅ESPM學院國際關係課程教職員,也以HOC教授之名(其名字的縮寫)在YouTube網站上教授地緣政治學,並成立了「地緣政治見解」網(Insight Geopolítico),提供國際政治風險分析諮詢服務。身為政治學者並曾涉足政壇,庫克耶對當今國際局勢自然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理解和觀察。日前,他上公益平台從四個面向剖析人類當前的處境,值得聆聽。今昔對比四面向首先,庫克耶表示,歷史教導我們很多功課,而我們應該注意一些徵兆,因為我們可能正邁向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據研究和經驗,他發現了解今日事件的一種方法就是從過去找線索,但單方論證歷史事件,然後去預測未來,這樣很冒險,常常只會強化我們的偏見。因此,與其拿歷史事件對比今天所發生的事,他要從生活的四個主要面向去檢視。這四個面向分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和軍事。他將分析歷史三個關鍵時刻在每個面向的主要趨勢。這三個關鍵時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和今日。庫克耶先從社會的面向剖析。形塑社會的因素很多,但他主要聚焦於科技創新如何在人類歷史中製造社會焦慮,促成社會不穩定。舉例來說,一戰前,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汽車、電話及大量生產改變了生活。當許多人慶賀這些進步,但這些進步也打亂了社會,如機器取代了勞工,新式耕作法趕走了鄉村人口。這些會引起不安和怨恨。同時間,教會、君主政體等傳統權威人士也受到質疑,而工會、民族主義聯盟等新的群眾運動出現,因為人們擔心進步會動搖社會根基。科技創新後座力庫克耶指出,二戰前的戰間期,科技持續影響生活。同時,或稍晚,知名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一九三○年警告我們有一種新的疾病,叫做「科技失業」。期間,還有徹底改變公共論述的通訊革命。這些媒體變成強大的宣傳工具,讓政治事務處於對立狀態,擴大社會恐懼。當時,遵循傳統的人憂心現代文化會損害傳統、家庭和宗教。庫克耶反觀當今的社會處境,「我們也歷經了一場由AI、數位媒體和社會平台所主導的科技革命。網路、智慧型手機和社會媒體改變了我們工作、溝通、甚至思考方式。心理學家爭論數位生活如何影響孩子的發展,也持續關心隱私、監視和AI搶飯碗的問題。」換句話說,各項科技把觀念散播到全球,但也比過去更快增強挫折、恐懼和分歧。簡單來說,科技進步帶來難以置信的好處,卻也產生了不安、憤恨和不確定。庫克耶表示,這些焦慮在歷史上促使社會更不穩定,更容易受到極端意識形態的傷害,激起軍國主義和戰爭。經濟觀點有迷思今昔社會處境對照後,庫克耶接著論及經濟面向。他提出兩種經濟觀點。第一種觀點是經濟繁榮就能避免戰爭,意思就是沒有國家會跑去打仗,破壞自己的財富。比方說,一戰前的一九一四年,英國主導全球貿易和金融,德國工業蓬勃發展並拓展其出口。兩個國家都明白打仗會帶來巨大經濟成本,沒有任何金融上的好處。然而,一戰卻教導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經濟可能解釋了可以做什麼,但政治決定了要做什麼;即便經濟很成功,恐懼、野心、錯估仍可凌駕其上。因此,「戰爭與和平不是單由經濟論證就能決定,還必須考慮政治、意識形態和策略原因。」另一種經濟觀點是,人們以為國家只要富有和強大。庫克耶認為不只如此,國家想要的是更強大,比敵人或競爭對手更強大。以二戰來說,當時的德國和日本不會把貿易看成是互惠互利,而是覺得比他們的競爭對手收益少,如英國、法國和美國,這讓他們屈居劣勢,於是以尋求自給自足做為回應,最後導致戰爭。庫克耶反觀當今經濟局勢,發現兩種經濟觀點同樣不可靠。如美國與中國大陸經濟上相互依存,但就能阻止戰爭嗎?一戰發生的事可做為借鏡,「經濟無法決定地緣政治的結果。」庫克耶進一步指出,再想想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後的狀況,當時各國明白倚賴競爭對手太危險了,於是在重新評估其經濟依賴性後,都傾向自給自足和經濟愛國主義,就像二戰前一樣。趨吉避凶兩極分化的隱憂透過歷史教訓,庫克耶得知戰爭不單取決於經濟情勢,還必須考慮政治因素和相對權力。接著,他論及政治面向對戰爭的影響。分化促政治暴力關於這部分,庫克耶聚焦於兩極分化。他表示,兩極分化不僅分化社會,最終還可能摧毀政治秩序,而分化有很多形式,包括分化的媒體、政治鬥爭、立法僵局、有爭議的選舉及最糟的形式:政治暴力——這時出現武裝團體,因為他們已不相信解決社會爭議的機構了。舉例來說,一戰前的巴爾幹半島兩極分化嚴重,爆發多起對抗奧匈帝國的民族主義運動,導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於一九一四年在薩拉熱窩遇刺,成為一戰的導火線,但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多年來政治暴力的結果。庫克耶進一步說明,二戰前也是相同情況:德國也掙扎於加劇的兩極分化,暴力變成家常便飯,如一九二一年財務部長遭暗殺,隔年外交部長又遇刺。不久,所有政治派系都有自己的國民衛隊,顯示社會動盪,結果引起威權主義和二次大戰。庫克耶反觀今日的政治局勢,也看到類似情形,如二○二一年一月六日美國國會山莊擾亂事件,川普支持者質疑選舉結果,之後又發生多起暗殺川普事件,顯現兩極分化和暴力情事也在美國上演。「透過分析歷史事件,就能了解武裝團體一旦出現,就不太可能和解,衝突也避免不了。如果分化達到這個層級,社會或政治次序就在崩潰邊緣。」區域衝突變大戰至於最後一個軍事面向,庫克耶則聚焦於聯盟,因為聯盟是了解衝突如何演變成全球災難的關鍵點。戰爭或世界大戰,並非一開始就是全球性的,而是從區域性戰爭開始,再因結盟而成為大問題。他舉一戰為例,本來只是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之間的紛爭,但因為聯盟,擴大為歐洲戰爭,一旦英國加入,就變成全球戰爭了。二戰的狀況也雷同:有三個區域性衝突,彼此分開,原本由三個國家挑起。德國想成為歐洲的霸權國;義大利想在地中海和非洲建立帝國;日本想控制中國和亞太地區。後來之所以演變成二戰,是因美國偷襲珍珠港後加入了戰爭。對照今日的處境,庫克耶表示,我們也有了兩個區域性戰爭:俄國入侵烏克蘭,以及伊朗在中東的代理人戰爭;而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第三個區域戰爭正在成形,屆時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國家加入;一如二戰那樣,將有三個區域性衝突演變成全球戰爭。今日四大軸心國另外,庫克耶還留意到二戰的軸心國概念也在今日的國際關係中死灰復燃。對照當年的軸心國成員: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今日為中國、俄國、北韓和伊朗。他們都聯合起來對外,如俄國攻打烏克蘭時,北韓送彈藥、武器、甚至士兵;中國大陸給北韓送食物和能源、買伊朗認可的石油,也買俄國的天然氣。他指出,另一個對立聯盟則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組織下的民主國家正在分崩離析,但歷史告訴我們,聯盟很重要,如果侵略者聯盟變得愈來愈強大,對方聯盟變弱,侵略者就會愈想攻擊。庫克耶強調自己並非在談論不可避免的命運,而是在尋找一個可助我們理出頭緒的歷史模式,以避免重蹈覆轍。最後,他以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提醒世人:「歷史雖不會重複,但它常有相似之處。」 前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143】Kickstarte創辦人斯特里克勒 助創作者無後顧之憂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4【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5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08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9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10國際青年聚佛光山 行佛落實三好2025.08.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43】Kickstarte創辦人斯特里克勒 助創作者無後顧之憂【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43】Kickstarte創辦人斯特里克勒 助創作者無後顧之憂【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