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裙衣供佛.唐代宮廷供養人服飾復原展」,展出的唐代服飾。圖/人間社記者周冠球
【人間社記者蘇簡笑怡香港報導】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五日舉行「裙衣供佛.唐代宮廷供養人服飾復原展」開幕禮。主禮嘉賓有香港佛教學院院長李焯芬伉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暨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督導鄺美雲、義務工作局主席彭韻僖、資深電視製作總監梅小青、鶯梭傳統服飾研究所主理人韓世超、書法家毛進睿。逾三百位嘉賓出席觀禮。
展出的復原服飾,以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的晚唐宮廷貴族女供養人華麗服飾作為藍圖,由「鶯梭傳統服飾研究所」負責織造、印染與剪裁製作。
香港佛光道場監院覺毓法師致詞時,讚歎韓世超團隊精心復原晚唐宮廷女供養人的服飾,為推廣佛教作出貢獻。展品體現了唐代圓融的審美觀,不僅是藝術風格的展現,也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精神。
李焯芬致詞表示,漢傳佛教發展到隋唐時期已進入鼎盛階段,此次展覽讓香港市民有機會認識唐代佛教文化,透過服飾復原的藝術形式,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開放與包容精神。
韓世超也是香港佛教學院學員與佛光青年團成員,他表示根據晚唐皇室女供養人的服飾進行復刻,結合歷史考證與藝術還原,期望能將作品應用於佛教活動場合。他現場導覽,詳細介紹唐朝男女服飾的結構、物料及圖案、穿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