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47】暢銷書作家 華萊士 帶你體認和擴大你生命的價值

文/楊慧莉 |2025.10.11
195觀看次
字級
AI的時代會讓更多人面臨「覺得自己不再重要」的危機。 (示意圖) 圖/123RF
真正的好朋友了解我們,會適時給我們最大的支持。(示意圖) 圖/123RF
消防員除了救火,也救災,工作艱難。但他們未必認知到自己的重要性。 (示意圖) 圖/123RF

文/楊慧莉

每個人來到世上,或多或少都在找尋生命的定位。暢銷書作家華萊士在過去六年訪問了數百人,想了解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結果意外發現多數人並未「看重」自身價值,包括大家所景仰的消防員。原來,重點不在於我們從事什麼行業,而在於是否看見其效益。她相信,只要打開「自重」的濾鏡,並相互支持,生命和世界將有所不同……


肯定自我

自身價值何以重要?

珍妮佛‧華萊士(Jennifer Wallace)是得獎的新聞工作者,也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過去六年來,她訪問了全球數百人,詢問他們一個問題,「你覺得你重要嗎?」多數人給予否定的回答,包括消防隊員葛雷格。

消防員的困惑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消防員所為是世上數一數二最有意義的工作。因為大部分的人會趨吉避凶,他們卻為了拯救他人甘冒生命危險。其工作影響力無庸置疑。

一直以來,華萊士也是這麼想的,直到訪問到葛雷格。他說,「即便消防員,也努力在看出自身工作的影響力。」

華萊士當下的反應是「怎麼可能?」於是,葛雷格跟她說明來由。

原來,葛雷格還是生手時,有一回和隊員前往一個可怕的車禍現場。當時,有個女人被困在車裡,她的腿被扭曲的方向盤壓住了。葛雷格的訓練此時派上用場。他先找到一個鋸齒狀的開口,然後用自己的厚外套包住女人,以防他們救她出來時被玻璃割到。葛雷格承諾會留在女子身邊,他們一定會把她弄出來,而他們也真的成功救援。

然而,緊張經歷過後,葛雷格就不清楚後續發展,包括女人後來有活下來嗎?能夠再行走嗎?那晚打火弟兄們的努力有沒有改變情況?

消防員鮮少知道他們救人的結果,這點讓華萊士非常詫異。她認為,少了這層慰藉,久而久之就會打擊士氣、增加倦怠、甚至引發憤世嫉俗的感受。

自我肯定需求

幾年過後,葛雷格當上消防局長,便力圖改變。他打造了一種系統,可以追蹤救援行動後的結果。他希望消防員能知道他們的努力是否有拯救一條性命或減輕某人的痛苦,因為他明白有件事很重要:身兼重任並不夠,還需要知道努力有了好的結果,需要知道我們是重要的。

然而,未必人人都有此感受。許多華萊士邀訪的對象便沒有,如有位醫師感到很無力,因為保險公司婉拒了她的病患所需要的照顧;一名大學生覺得自己只有在成績好、減肥時受重視;一位長者更無法感覺自己的重要性,他說上了年紀最難的部分就是大家都不再倚賴你。

華萊士表示,這些故事和科學研究都顯示一件事,那就是想活得生氣蓬勃,就需要知道我們很重要;也就是要覺得自己受重視,且有機會改善這個世界;而當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就會全然展現自己,想跟人連結、投入並有所貢獻。

化解認同危機

華萊士進一步指出,相反的,當有人讓我們覺得自己不重要,我們常常會退縮;有些人可能就吸毒或自殘以減輕痛苦,或是暴怒、得了路怒症、線上攻擊、走上政治極端主義;他們其實都在用盡力氣說一件事,「讓你看看我的厲害。」

而此情勢將每下愈況,因為當人工智能(AI)除去許多原本給人身分認同和目的感的工作後,會有更多人面臨「覺得自己不再重要」的危機。

因此,華萊士認為眼前的工作不僅是跟上機器的腳步,也要保護作為人類的價值,亦即覺得有人重視,且有責任提醒他人:他們也一樣重要。

在華萊士對「重要」議題的研究裡,她發現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不是成為激發這種危機就是成為化解危機的關鍵。她曾造訪威斯康辛州菲利普斯市的一家工廠。在那裡,每個工作區都有一張卡片記載生產線上的零件如何組裝成為最後的產品。在卡片上還會有產品未來使用者的照片和故事。這張故事卡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提醒,讓作業員明白他們不只是在組裝配件,也在建造一件有意義的東西。

華萊士強調,認同自己在工作上的價值,不是某種軟性、覺得不錯的想法,其實是一種好交易。當員工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就會更努力、更效忠自己的工作,也為他們的角色投入更多的活力。



創造連結

如何增強自身價值?

既然肯定自我、認知自己的價值有助於一個人蓬勃發展,因此我們需要覺得受重視。不過,這容易流於一種被動的形式。華萊士認為,我們還可以主動尋找增加自己價值的機會。在她的研究裡,她發現了一種達到此目的的做法。那就是看出這個世界或你的社群、街坊鄰居的需求,然後用你的力量、資源和天分去迎合它。

失落時走出去

華萊士曾在波士頓市附近訪問到一個叫「茱莉」的女士。茱莉為自己找到這個需求。有兩年時間,她是母親的全職照顧者。當她母親過世,她頓失生命方向、覺得漫無目標。

不過,與其退避到自己的痛苦裡,茱莉鼓起勇氣向外探索,找出彰顯自己價值的新方法。當她這麼做時,便發現所屬社區的兩項需求:跟她一樣陷入悲傷的家庭,不知如何處理離世至親的物品;以及有些家庭需要在失火後或歷經無家可歸後重建。於是,茱莉將兩者需求結合。她與一個朋友開始收集用過但狀況仍良好的家用品,然後把這些用品運到需要者的手上。透過這項簡單的關懷義舉,茱莉改變了上千條生命,包括她自己。

茱莉的故事讓華萊士不禁感嘆,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痛苦的生命轉折期,失去摯愛、生病、遇到空巢期、甚至退休等,這些轉折期會動搖我們對自身的感受,可能覺得自己不再重要,但我們其實跟茱莉一樣,有機會、甚至責任,讓自己重新變得有用。

除了茱莉去關心鄰居需求,華萊士建議,也不妨去大聲讚美你身邊善心助人的好同事,而你會發現,「最快讓自己再度感受到重要性的方法就是提醒他人為何他們也很重要。」

平衡彼此需求

不過,有些人未必是有「無法看重自己」的危機;相反的,他們覺得自己在家、在工作都舉足輕重。華萊士提醒,這也是一種「看重」危機,「真正看重自己的人不會把自己繃得很緊,而是會尋求平衡,把我們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做一個平衡。」

之所以有這樣的醒悟,因為她也是過來人。多年來,她個人苦於找到這種平衡。後來,她讀到一則在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執行的研究報導,讓她豁然開朗。

那裡的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種簡單介入以增強生命韌性的做法。他們找來一組專業醫護人員,讓他們每周碰面一小時,分享彼此的掙扎,並且互相加油打氣。三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改善。他們的皮質醇,即壓力荷爾蒙,都下降了。其中的女性受試者還說覺得自己成為更好的母親。何以如此?

華萊士解釋,這是因為照顧者如果周遭有強大的支持網絡就會變得更有韌性,這種韌性會傳給我們的孩子,而這是有研究根據的。

照顧者常被告戒,要先戴上自己的氧氣罩,而這個韌性研究卻讓華萊士明白,「朋友就是我們的氧氣,生命中,我們需要一到三個真正了解我們的人,他們會看到我們在掙扎,然後會伸出手來為我們戴上氧氣罩。」

求助不是示弱

現在,華萊士就會這樣想,「如果我不向外求助,我不僅否認了自己需要支持,也拒絕了給朋友機會,去成為協助者、覺得被人需要,像是她對我很重要。」如果有人對求助有所猶豫,她會提醒對方,「求助不是示弱,而是慷慨的行為。」

華萊士進一步指出,「重要與否」是一個很個人的經驗,但也與人有關。它能讓我們脫節的世界再度連結起來。她舉荷蘭「珍寶」連鎖超市為例,他們開放慢速收銀台,讓收銀員有時間跟顧客聊聊,特別是年長的顧客。而這個簡單、用來解決孤寂的舉措已在近兩百個地點推出。

華萊士也從荷蘭超市的舉措學到,「我們不需要建造新的空間去解開彼此的重要性,只需在現有的空間變得更有意識,只要透過『自重』的濾鏡看世界,不會看不到這個空間。」

對她而言,打開這個濾鏡後,就會有責任感,也讓她以不同的樣貌出現在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街上遇到的陌生人面前。

華萊士認為,肯定彼此的價值,不只是可為的正確事,也是促成健康社會的黏著劑,而我們現在需要這麼做更甚以往。她從上百場訪談學到,內心深處,我們都在找尋相同的事:想知道我們的身分和工作是否有益於這個世界;換言之,我們想知道我們的生命、存在本身是重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