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蔚領
從小就知孝讓的張霸,東漢蜀郡成都縣人,鄉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秋》,後又博覽《五經》,許多儒生仰慕他,在他屋宅周邊租屋以便拜師就學。
張霸於和帝永元年間(八九~一○五)出任會稽太守時,上表舉用了郡中諸多有學行的人,均在職場上不負眾望;影響所及,郡裡人人砥志礪行,習經書者以數千計,道上只聽得朗朗讀書聲。
有鑑於越地郡界因盜賊問題不安,張霸貼公告招降,採有功必賞的辦法終使盜賊歸附,當時有童謠盛傳:「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任職三年後,張霸對屬官說:「太陽過了正午即向西移,月亮圓滿後就要虧缺。老子曾說過:『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招致侮辱。』」於是托病請辭。
後來張霸又被徵召,歷四遷任侍中,常在皇帝左右提供建議。當時,皇后的哥哥虎賁中郎將鄧騭,乃當朝顯貴者。聞張霸聲名,想與他結交,張霸反退卻不應,眾人笑他不識時務。後當為「五更」(天子以父兄之禮事年老致仕之官員),不巧因病卒,享壽七十。
張霸留下遺囑:「現蜀道險阻遙遠,不便將遺體歸葬故鄉,就地掩埋我即可。人活一世,理當對人畏敬,如果有什麼不好的事情降臨到身上,要學會包容承受,不去計較。」兒子們聽命,將他安葬在河南郡梁縣,並安家於此。
其次子張楷,通經學與道學,門徒常百人。因造訪的人馬包括黃門貴戚,填街塞巷,有人乘機在附近開店賺錢,張楷唯有搬家躲避。被舉茂才(秀才)及任長陵(今咸陽市東)縣令、賢良方正官職,皆不就,乘驢車以賣藥維持生計,不受名利權勢之誘惑。
張楷能施道術起霧,使晴天五里範圍內瀰漫雲霧,遮蔽陽光與建築物。當時,有個關西人裴優僅能起三里霧,想拜師,豈料張楷避不見面,於是心生歹念,利用行霧道術藉機偷盜。後事跡敗露,在拷問下嫁禍於張楷,謂一切皆他所教授。
張楷無辜獲罪,入監兩年,每日固定背誦經書、偈頌等,並作《尚書注》。後因查無犯罪事實,得以釋放還家。桓帝建和三年(一四八),下詔備可坐乘的小車禮聘張楷,他仍以病篤推辭。年七十,終於家。
今日成語「五里霧中」,即源於張楷的故事,意指被事物迷惑,看不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