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毛蔚領
夫妻結合為生命共同體後,其家中成員都是分子之一,承擔所有的好事與壞運,外人不宜插手干涉,尤其子女成家之後,父母更不能利用親情去綁架下一代的家庭諸事。
坐我隔壁的同事寧安,年輕漂亮,先生是助理教授,有一對雙胞胎兒女。但和丈夫發生齟齬時,就向我訴苦抱怨,說的當然都是丈夫的錯誤,以及婆婆的不是。然後又說她的母親如何如何向婆家抗議。幾年下來,本以為她的牢騷聽過就算了,誰知她竟然走上離婚一途,並且花了三年時間打家暴離婚官司。
相形之下,我想到我的堂姐,婚姻生活順遂,兩個姪子學業有成,她常說都是母親的功勞。伯母當初對堂姐的叮嚀真是有先見之明。
伯母是輔導老師,伯父在堂姐國三考高中時因車禍去世。記得堂姐出嫁前,我們幾個姐妹在伯母家為她辦了一個小型茶會,席間伯母對我們這些女孩說:「既然挑了這個男人做丈夫,便表示願意和他攜手走一生,以後的日子就要儘量看他的優點,並且放大十倍二十倍,少去挑剔他的不足;夫妻家裡發生的事,包括婆家的,你自己知道就好,不必傳到娘家耳朵;同樣的,娘家的事情也到妳為止,不要扯到夫家去,這樣雙方的關係才能長久。」
伯母認為夫妻結合為生命共同體後,其家中成員都是分子之一,承擔所有的好事與壞運,外人不宜插手干涉,尤其子女成家之後,父母更不能利用親情去綁架下一代的家庭諸事。
故我曾問堂姐,和堂姐夫吵架或在婆家受委屈,又不便去娘家告狀,如何解決問題?堂姐說,書寫是最好的工具。和丈夫起爭執時,要不暫離戰場,要不沉默閉嘴。她說:「捕蠅紙比蒼蠅拍能抓更多的蒼蠅。」意味著柔軟的身段勝過霸氣的姿態。
她有一本心情紀錄簿,記錄當下的感受,可以暢所欲言發洩不滿,避免因憤怒帶來口不擇言的後果。而且家是講情非爭理的地方,她不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特別是她嘗受失怙的痛苦,只想給孩子完整幸福的家庭。但在事過境遷之後,她會和丈夫再溝通。
另一方面,伯母和親家往來和諧,尤其她常和堂姐婆家出遊、吃飯等,手機相片裡,都是長輩笑意盎然的影像。這正印證唐代宗對郭子儀將軍說的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認為父母對小倆口吵架爭執的事情應裝聾作啞,儘量由他們自行負責解決,而伯母恰是此話的實踐者。寧安夫妻若能有像伯母這樣睿智的母親大人,恐怕離婚隊伍裡便可少一組怨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