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為理念,透過文化交流和宗教對話,積極推動兩岸友善往來,希望以對話化解分歧,以理解達成和諧,實現兩岸的長久共存與繁榮。圖為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山門風光。圖/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提供
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編輯群
星雲大師生逢亂世,幼年歷經北伐、對日抗戰,遭遇骨肉離散的悲劇,經歷顛沛流離的歲月,青年時期又因國共內戰,帶領僧侶救護隊渡海來台,從此遠離家鄉。戰爭的殘酷與痛苦,讓大師深刻感受和平的重要與珍貴,終生致力於兩岸的和平。
大師雖生長於大陸,但自23歲渡海來台後,在台灣生活超過70年,台灣早已成為第二家鄉。在大師心中,台灣與大陸雖分隔兩岸,實際上是同根同種,有著共同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彼此如兄如弟,應該互相交流往來,不能互相抵制殘害。因此,他堅守「問政不干治」原則,關懷國事,心繫大眾,勇於建言,一生懷抱中國心、兩岸情,積極推動兩岸友好往來,將促進兩岸和平視為自己的使命。
在大師認為,佛教的核心精神是慈悲與智慧,能夠超越政治與地域的限制,在文化與信仰層面連結兩岸,深化彼此的理解與互信。因此,大師以「人間佛教」為理念,透過文化交流和宗教對話,積極推動兩岸友善往來,希望以對話化解分歧,以理解達成和諧,實現兩岸的長久共存與繁榮。此外,大師並推動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增進華人不同族群間的交流與理解,加強民族認同及心靈契合,展現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
本章以三大節全面闡述大師真心實意推動兩岸佛教交流、促進兩岸和平,以及弘揚中華文化的理念與貢獻。附錄大師1987-2019大陸弘法大事記。
第一節,闡述大師對兩岸佛教交流所作的努力
從1980年代開始,大師便積極推動兩岸佛教界的互訪與對話。1988年,「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美國西來寺舉行,大師促成兩岸佛教代表首次同台開會,開創兩岸佛教交流先河;之後,大師透過學術、藝術與文化活動,深化兩岸佛教的交流。以三方面來談:
1、進行兩岸佛教交流的「學術大工程」。1991年,大師主導編纂132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開創兩岸佛教界精英合作的新紀元,逾百位青年學者自此多與佛學研究結下深厚因緣,成為兩岸佛教交流發展的中堅力量。1999年,策畫收集兩岸佛學碩、博士論文進行彙編,完成110冊《法藏文庫》,為兩岸搭建學術交流平台,開啟兩岸學術合作的新里程碑。
2、推動兩岸佛教梵唄走向世界。2003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應邀首度到北京、上海演出,創下兩岸音樂藝術交流的先例,在佛教界、學界、文化界造成轟動。2004年,兩岸共同成立「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至全球展演,不僅把佛教音樂帶向全世界,同時也寫下兩岸佛教交流合作的新樂章。
3、恢復祖庭宜興大覺寺。大覺寺為兩岸民眾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拉近彼此文化差距,進一步植下互信種子,成為兩岸文化與佛教交流的重要基地。從2012年開始舉辦的素食博覽會,即是「雙向成功」的例證。
這些舉措強化了兩岸佛教界的合作,也讓佛教成為超越地域的文化橋梁,為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提供穩固的基礎。
第二節,詳述大師推動兩岸和平的理念與具體行動
理念方面:大師主張兩岸人民同根同源,都是中華民族,都是一家人,應該秉持「同體共生」之理念,互相提攜,互相友愛,互相往來,和平共存;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彼此,透過交流與合作來消除隔閡,增進了解與信任,共同創造屬於中華民族的榮光。大師倡導平等尊重,積極與大陸各界人士溝通交流,期望兩岸領導人本著「仁王愛民」的胸懷,讓人民遠離戰火,享有太平歲月的幸福安樂。
大師的兩岸和平理念核心,具體呈現在「五和」思想:先從個人內心做起──以個人內心的和悅,完成家庭的和諧,進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乃至世界的和平。「五和」思想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行動方面:以八個面向綜述大師推動兩岸和平的具體行動,含括文化、學術、藝術、公益、慈善等方面,並特別舉出三件具有標誌性歷史意義的事件,作重點詳述。
其一,1989年率團赴大陸弘法探親,受高度重視與禮遇,公開舉行佛學座、座談會,並與大陸重要的學術機構、藝文界人士數度交流,應邀主持佛像開光、皈依典禮,多次即席開示說法等,寫下兩岸交流新頁。
其二,2002年促成台灣佛教界聯署,共同迎請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供奉,開創兩岸直航先例,也加深了兩岸人民的情感連繫,建立兩岸和睦友善的交流典範。
其三,2015年無償捐贈北齊佛首,成就金身合璧盛事。兩岸攜手維護中華文化遺產,不僅開創兩岸文化交流篇章,也為復興中華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在兩岸交流史冊留下濃墨一筆。
第三節,探討大師在全球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理念與實踐
大師對兩岸和平的推動,不局限於概念上的「兩岸」,而是具有全球化視野。他視佛教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與博愛精神,主張文化交流應基於「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原則,提倡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使其發揮正向作用,讓兩岸人民在文化及情感上多一分認同。
大師認為,佛教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透過弘揚佛教可以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因此,全球五大洲的佛光山道場和國際佛光會,在人間佛教的旗幟下,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藉此凝聚散居海外的兩岸炎黃子孫,讓不同華人族群產生共同文化的認同感,並因交流合作逐漸消除隔閡,增進彼此的理解與友誼。
此外,創辦海外中華學校,設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推動「好苗子計畫」,透過舉辦書法展覽、文化講座等活動,傳遞中華文化價值。大師的這些努力,為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促進兩岸和平與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十年來,大師推動的各項交流活動,如弘法探親團、佛指舍利來台、佛首金身合璧、素食博覽會等,都成為兩岸交流史上的里程碑。本章認為,大師以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具體行動,為兩岸和平基礎搭建了堅實的橋梁,其影響與貢獻將永留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