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證悟之後的生活 4-4

文/星雲大師 |2025.07.18
99觀看次
字級
悟道的生活是泯除一切機用,隨緣放曠的自在生活,是超絕較量計度,絕對純真純美的自然生活。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維摩詰經》裡,諸天菩薩和二乘羅漢海會雲集在維摩丈室,聆聽維摩詰菩薩講說「不二法門」,天女們從天上紛紛飄灑五彩繽紛的花朵,供養菩薩,表達心中的讚歎。這些絢麗的花朵飄在菩薩的身上即自然掉落,但是落在二乘羅漢身上,卻好像黏住一樣,無論如何用力也取不下來。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二乘人的心中還有奼紫嫣紅的「花」相,起了差別虛妄的念頭,執著不放,花因此附著而不掉。大乘菩薩證悟諸法性空的道理,泯除一切假相,縱然是「百花叢裡過」,也能「片葉不沾身」,何況是朵朵的天花,自然隨身飄落無礙了。

四、悟後的生活

悟前、悟後的生活有什麼不同?開悟之後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風光?

開悟後天地還是天地,日月依舊是日月,人我仍然是人我,只是生活的內涵、品味不一樣了。未開悟前,「吃時不肯吃,百種思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開悟之後,「飢來吃飯睏來眠」,一樣的吃飯,一樣的睡覺,灑脫自如,任性逍遙;開悟前時時難過,步步維艱,開悟後日日是好日,處處通大道。開悟之後的生活,是精神重於物質的生活,是掙脫了物欲的牽繫,住於塵勞五欲,卻不被汙染,追求無上理想世界的生活。

懶融禪師煮石充飢,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驚異的提醒他說:「師父,那是石頭啊!你怎麼吃石頭呢?」

懶融禪師一看說:「喲!是石頭,你要不要吃看看?美味十足哩!」在禪師的口中,堅硬的石頭也是珍餚佳品。

天寒地凍的嚴冬,禪師凍得鼻涕四溢,有人看了就說:「師父,你鼻涕都快流到嘴裡了,把它擦一擦吧!」禪師非但不以為忤,還悠然自得地說:「我才沒有時間為俗人擦拭鼻涕呢!」

一般人只注重環境的清掃,身體的沐浴,卻忽略了心靈的淨化。

窗明几淨的環境,光鮮潔淨的身體,固然能讓我們生活得舒適,但是一顆清淨的心,更能使我們的人生別有不同的新氣象。擁有清淨的心,五濁的惡世也是安樂的國土;沒有清淨的心,縱然置身極樂淨土也是汙穢的娑婆。潔身固然重要,我們更要學習懶融禪師節省有限的生命,去從事心靈的淨化。

近代的弘一大師,淡泊物質,隨緣生活。一條毛巾用了十八年;一件衣服穿了幾載,縫補再縫補,有人勸他說:「法師,該換新的了。」

他卻說:「還可以穿用,還可以穿用。」

出外行腳,住在小旅館裡,髒亂窄小,臭蟲又多,有人建議說:「換一間吧!臭蟲那麼多。」

他如如不動地說:「沒有關係,只有幾隻。」

日常吃飯佐菜的只有一碟蘿蔔乾,有人不忍心地說:「法師,太鹹了吧!」

弘一大師恬淡知足地說:「鹹有鹹的味道。」

一個有悟境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會受到物質的豐足或缺乏所繫縛,貧窮不以為苦,富裕也不以為樂,覺得這樣也好,那樣也不錯,如同慈航法師所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不管物質好壞,境遇順逆,精神一樣愉快輕安。

開悟後的生活是智慧重於感情的生活,是淨化私情私愛,充滿睿智靈慧的生活。是掃蕩迷情,直透諸佛般若空慧的生活。

有一天,因寒風刺骨,丹霞禪師便拿起木雕的佛像,生火烤暖冰冷的手,寺裡的香燈師父看了,驚叫:「你怎麼可以燒佛像?」

禪師說:「我在燒舍利子啊!」

香燈師父說:「佛像哪有舍利子?」

「既然佛像沒有舍利子,那麼多拿幾尊來燒吧!」

一般人認為燒佛像是大逆不道,可是悟道後的丹霞禪師,以大智大悲洞然佛的法身遍滿宇宙虛空,充塞無量沙界,佛與眾生如如平等,唯有證悟自性如來,才是真正見佛、敬佛的人。禪師不像世俗人拜佛像、尊敬佛像,但是在不敬不禮的行止中,有著智慧的真情。

悟後的生活是大眾重於個人的生活;是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大悲生活;是「有一眾生未度,豈可自己逃了」的利他生活,為眾生施捨無量的方便,引導眾生趨入菩提。

悟,是從觀念的改變到生活品味的轉換。禪師們悟道的生活是怎樣的情況?以下提出三種供大家參考:

(一)自然的生活

悟道的生活是泯除一切機用,隨緣放曠的自在生活,是超絕較量計度,絕對純真純美的自然生活。「山高水長,柳綠花紅;日照則溫,風吹則涼」。山川草木,大地山河無不蘊藏著無限的禪機;煦日照耀,微風吹拂莫不透露著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滿真的純淨、善的純德、美的純情。連最簡單的飲食,在禪師們悟道的生活裡,也有一分自然灑脫的境界。

有人請教趙州禪師,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禪師回答:「喫茶去!」

這人又問:「什麼是父母未生我的本來面目?」

禪師回答:「洗鉢去!」

喫茶、洗鉢和參禪悟道有什麼關係?如果我們能從日常生活的吃飯、喝茶之中,品嘗出般若妙味,就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與三世諸佛心心相印。佛法大意不向高遠的地方追求,而在率性天真、自然拙樸的這顆「平常心」中體證。

(二)無住的生活

悟道的生活是絕對自由自在的無住生活,住於生死塵勞之中,卻不被五欲所牽繫;住於涅槃無漏的世界,卻不耽著涅槃的安樂。彷彿出淤泥而不染的淨蓮,植根於汙濁的現實世界,而成就莊嚴清淨的國土。

悟道的生活是參透凡情、無牽無絆的生活,住於喧譁的十里紅塵,常懷遁世歸隱的出離心;住於清幽的林邊水下,恆發度眾濟世的大悲願,宛如行雲流水,隨緣度化,舒卷自如。

古人形容出家悟道的出家人說:「一鉢千家飯,孤僧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真是一種以無住為安住、因無得而真得,灑脫自在、逍遙悠遊的中道生活。

(三)救世的生活

悟道的生活是絕對大慈大悲,擔負眾生困苦的救世生活。一般人以為出家人勘破紅塵,過著青燈古佛的生活,是消極避世的悲觀作法,其實出家人是勘破塵囂的虛假空幻,放下浮世的巧爭利奪,而積極追求更超脫真實的生命。

勘破、放下不是退縮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積極投入真理之旅的壯舉。唯有勘得破,看得徹,才能真正提得起、做得真;先有出世的了悟心懷,才能做入世的慈悲事業。

趙州禪師問南泉禪師:「你往生後要到哪裡去?」

南泉回答:「投生員外家做水牯牛。」

意思是說來生要為眾生做牛做馬,解決眾生調養色身所需,並且為眾生犁出智慧福田。所謂「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是學習菩薩道,必須抱持慈悲救世熱忱的最佳說明。

臨濟禪師有一次在山上栽植樹木,黃檗禪師問他:「山上樹木已經這麼多了,何必又去種樹呢?」

臨濟禪師回答:「那些大樹是前人種的,我也來種一些,留給後代子孫做榜樣。」

禪師這種不求自利,與天下人作蔭涼的胸懷,是崇高無上救世精神的顯露。

有位參禪的人說:「我每天從窗子看出去,送報的報童踩著腳踏車,挨家挨戶把當天的報紙送給每一戶人家,不管風雨寒霜,日復一日。那份小小的報紙裡,有多少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那份小小的報紙,讓一家人每天都能享受閱讀新知識的快樂。我也想送一份小小的東西給每一個人的心……」

我們這一生,要送一份什麼樣的東西給每一個人的心呢?開悟的境界需要自己親自實證,悟道的生活需要自己實際體驗。好比想要學會游泳,縱然遍覽游泳指南的書籍,具備一切游泳常識,如果不下水一試,終究是旱鴨子一隻,不能成功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