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浮光】 我把心遺在策馬特 文/楊錦郁 |2025.05.23 語音朗讀 1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霍夫大街上的街景。圖/楊錦郁策馬特火車站裡標示和臺鐵是姊妹鐵道。圖/楊錦郁從策馬特遠望的馬特洪峰。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日常,時不由地便會想起策馬特(Zermatt)這個的小鎮,一思及,霍夫大街的樣子就出現在眼前。策馬特位在瑞士南部的瓦特萊州,距離義大利只有十公里,這個海拔一六○○公尺高的山間小鎮,位在著名「山中之王」的馬特洪峰的山腳下,居民只有幾千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旅遊度假勝地,絕大多數從全球各地前來的旅客,大都懷著同樣的目的——親近馬特洪峰,而策馬特是齒輪登峰火車的起點,也是著名冰河列車的終點,不過這些轉換的交通都僅止於火車站內。策馬特禁止使用燃料的交通工具,我們的大車只好停在附近的特施,再轉搭火車前往策馬特,約莫搭十多分鐘便到達。下車後在火車站內,大家忽然看到站內有一個白底藍字的「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的LOGO,和當地幾家高山火車公司的商標並列,上面一行小字標著「姊妹鐵道」,這也讓出身台灣彰化,從小常搭山、海線火車的我,瞬間有種親和感。出了車站,但見馬車和小巧的電瓶車停靠。站前有一條熱鬧的霍夫大街,雖名為「大街」,但更似徒步街。街上川流不同面孔的遊客,兩旁商店比鄰,有超市、雜貨店、禮品店、服裝店、皮鞋店、登山用品店、速食店、熱狗攤、東西方的餐廳,以及瑞士大廠的鐘表店和各家著名的精品店,這些店家的外觀都半採取木質設計,如麥當勞的入口也是採用木框門,因此大街上雖然很熱鬧,但整體和這個山間小鎮的氛圍不違和。策馬特的居民以德裔居多,當地的房子大都是瑞士和德國鄉間常見的外露木骨架的三角形的建築,上層有閣樓,下面幾層窗外有花台。花台種滿了鮮豔的草花,沿街也處處有小花壇的裝置,讓我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從火車站前的奧夫大街往下走約十來分鐘,有一座小型博物館,往前幾步有座教堂,而我們的旅店則要從博物館旁轉過一條橋,在橋另一端的河岸旁。通過這條橋時,往左邊看,可以看到馬特洪峰的灰暗山頭,大家乍見忍不住在橋上雀躍歡呼,這一群「大家」包括了我哥、哥自幼的死黨阿彬、我姊、兩對好同學夫婦、一對好朋友母子,聲勢浩大。而大家結伴的瑞士之行,走過少女峰、伯朗峰,來到馬特洪峰下,登峰行程也近尾聲了。我們的旅館位在河岸旁,這邊多是毗連的旅舍,各家的木造建築皆具特色,頗似童話書裡放大的黑森林木屋。我和姊姊的房間有一方陽台,陽台柵欄上有花台,植滿美麗的粉紅小花,探出上半身往左瞧,窺見遠方隱在黃昏中的馬特洪峰山頭,姊妹倆很歡喜。人在策馬特,似乎隨時被山王牽引著,因它開心、成就、失望……。 多數的旅人到策馬特都會住兩晚以上,以防因氣候因素,無法上山。馬特洪峰海拔四四七八公尺,雖然不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但它一柱擎天、四面錐體的陡峭山峰,讓人望而生畏,因此直到一八六五年,才有首支的七人登山隊伍登頂成功,晚第一高峰白朗峰(海拔四八○八)於一七八六年被登頂的時間約八十年。更因征徒險峻,以致七人登山隊中有四人在回程殉難,最後只有三人安全返回。這樣難以被人類征服的大山,被冠以「山中之王」的稱號,在在添加它的傳奇性,也成為瑞士的代表名山。到策馬特的旅客最想做的事首推捕捉金色山峰的美景,當地每天都有幾點日出的氣象預報。我們到的隔天早上是七點左右。因是山間,清晨寒冷,隔晨我到陽台上,看到橋上已聚集一群群的遊客,準備迎接金色日出,我坐在陽台上好整以暇等待,過了日出時間,陽光沒露臉,馬特洪峰被雲層遮掩。雖看不到金色的馬特洪峰,卻仍有近距離觀賞馬特洪峰的行程,就是搭乘登山齒輪火車直上海拔三一三五公尺的戈爾內格拉特(Gornergrat)觀景台。我和兄姊在旅館大廳等候大家一起去火車站時,兩個好同學推門而入,原來她們已經利用空檔跑到霍夫大街採購一番,她們展示著剛買的新布鞋,質地柔軟輕盈,我問了店家所在,放在心上。幾天旅行下來,穿著新買登山鞋的哥哥已經走不太動,必須拄著登山杖,一步步勉力地走,看了實在難過,他說是不合腳。沿途偶爾看到鞋店,我和姊姊勸他換一雙新鞋,他都不願意,只因腳上的鞋子剛買,不捨得換。然而到了策馬特這個無車小鎮,所有的行進都要安步當車,和大家同行,他明顯的力不從心。我們陪他慢慢走過大街到火車站,搭上登山火車。到終點站戈爾內格拉特的這線火車,沿途還有幾個海拔不一的小站,可以讓旅客上下,徒步一段山路。我們直接搭到三千多公尺高的戈爾內格拉特,這裡上下車的人最多,出了簡易的月台,直往觀景台。在冷冽的寒風中抖瑟,初次見到眼下壯觀的冰河,河上流動的水波彷彿瞬間凝固,靜止中可見亟欲奔流的欲望;抬眼,馬特洪峰峻峭的稜線顯現,忍不住狂按相機鏡頭,想捕捉山王的宏偉和冰河的時空交匯。瞬間大片烏雲飄動,眼前隨即一片白茫茫,只好轉身離開觀景台,步伐小心地前往歐洲最高的庫爾飯店的禮品店逛。禮品店不大,我隨意逛了一圈,走出室外,氣溫寒冷,一片陰霾,眼前的景色全掩入濃霧間,不見馬特洪峰、不見冰河。我看到離飯店建物不遠處有一座石造的小教堂,「這無疑是海拔最高的教堂吧!」心裡這麼想著,腳步便朝前走過去。教堂很小,推開木門須躬身才得進入,一眼看到祭壇上的中心人物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台前擺了幾個燭台。我和兄姊各自點一盞燈燭供上,在長椅小坐,從石窗透進來的冷光,和室內溫暖的燭火融合,讓我領會在瞬息萬變的高山環境裡,心靈依靠處的可貴。回程下山時,有識途老馬要帶大家走一段山路,沿途會經過一個山中小湖,可以看到馬特洪峰的倒影。大家幾乎都想走一段山路,畢竟此生能有機會在阿爾卑斯山脈健行,豈容錯過。唯有我,拉著兄姊坐上返回策馬特的火車。到站後,出了霍夫大街,直接前往早上同學所指的鞋店,進到鞋店,姊妹倆連忙幫哥哥找鞋。哥哥試穿一雙輕盈的便鞋,走了幾圈,覺得合適後,付過錢便直接穿著離開,腳步變得輕鬆。這時鞋店店員跑出來找我們,原來換鞋後,哥哥竟然連拐杖都不用,忘在鞋店裡。看到哥哥恢復腳力,我們都很開心,到博物館附近的一間冰淇淋店,各自買一支,走到橋上坐在長椅,邊舔著邊觀賞遠方的馬特洪峰英姿。好一會兒,哥哥接到阿彬的電話,他們已徒步一段,搭火車下山。幾分鐘後,看到阿彬從橋那端,持一支冰淇淋走過來和我們並坐。哥哥和阿彬同齡,從小一起長大,他們原本是三人死黨,另一個好脾氣的阿邦退伍後,二十三歲被砂石車撞死。我輕鬆的攤著,瞄到我的兩個好同學在霍夫大街閒逛的身影,我和她們從小學一年級認識到現在,能夠同遊瑞士,實在難得。無意間,我突然發現,夕陽映在馬特洪峰上,閃出金色光芒。我呼喚著大家「趕快看啊,金色的馬特洪峰!」時光飛去,但我總忘不了在策馬特的那幾天。 前一篇文章 【詩】 時間沒有通關密語 下一篇文章 【小腳的跋涉】 口耳相傳的心事 熱門新聞 01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2025.05.1702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2025.05.1703【趨勢人物100】行為經濟學家 麥格勞:單身也可以活得很精采2025.05.1704【書市隨筆】《草間傾聽泰戈爾》琹川的山居歲月2025.05.1805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2025.05.1806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2025.05.1707【文創之旅】釣源古村 從瀕危到重生2025.05.1708【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09【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慈悲愛心人 社會安全人人有責2025.05.1810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台巡演前音樂獻禮2025.05.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小品】 喝茶高手在民間 烙畫映故人【分享時刻】 幾何天空‧一座座靜靜的山 【詩】如果泛遊歲月【文字之美】到頭原是一場夢 【臆想截圖】 緬梔 作者其他文章【城市浮光】看這美麗的鎌倉【城市浮光】在銀座的老派咖啡廳【城市浮光】麻布台之丘的無界光影【城市浮光】 擁抱梵谷的城市【城市浮光】神祕的帕坦古城【城市浮光】加德滿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