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浮光】看這美麗的鎌倉 文/楊錦郁 |2025.03.28 語音朗讀 4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古意幽然的長谷寺。圖/楊錦郁手結禪定印,跏趺坐姿的鎌倉大佛。圖/楊錦郁千年歷史的鶴岡八幡宮。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鎌倉大佛原是十三世紀淨土宗高德院所供奉的阿彌陀佛像,原本是安在室內,但十五世紀遭到一場大海嘯的侵襲,寺院建築毀掉,徒留大佛安然無恙……鎌倉位在神奈川縣三浦半島之西,面向相模灣,是十二世紀日本鎌倉幕府以武家政權為重心的根據地,和京都、奈良並列日本的三大古都。當地最為人所知應是建於鎌倉幕府時代的鎌倉大佛,這座以一百多噸青銅鑄成的阿彌陀佛像,佛眼微斂,手結禪定印,跏趺坐姿,流露一種肅穆莊嚴的神情,一直吸引來自各地的觀光客。而我在讀小學,尚未開放觀光的六○年代,就有機會遠從台灣前去親睹鎌倉大佛的真面目,現在回想起來,機緣實在好。我生長在彰化市鬧區的小西巷,那是個被大佛普照的城市,大佛高距海拔九十七公尺的八卦山上,從自家小西巷走到陳稜路上,抬頭往東邊望,便可看到遠處八卦山上的大佛,這尊據載仿鎌倉大佛設計的釋迦牟尼佛像,於民國五十年竣工,當時是全亞洲最大的坐佛,也成為彰化市的地標。在八卦山大佛下長大,從小有不少和大佛相關的記憶,我的堂兄弟多,男孩們課餘上山捕蟬或玩耍,通常喜歡走銀橋那邊的山徑,山徑雖陡卻是條捷徑,而我則喜歡走外環的公路,主要是銀橋附近草木叢生,樹林蒼鬱,偶爾有人在其間自經。我們有時會進去大佛裡面,大佛內部有六層樓高,循著階梯往上能爬到佛眼或佛耳處,不過從佛眼往外遠眺的經驗卻不多,原因是有人在內部自盡,從此就再不允許大家進入。就這樣,環繞著大佛的傳言,仰望大佛的身影,成為彰化市居民的日常。我讀小學五年級時,在爸爸的安排下,參與青商會主辦的兒童親善訪問團到日本訪問,那次去了很多地方參訪,或許還是小學生,對於走過的地方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象,唯有記憶深刻的是:看到和八卦山大佛一樣的鎌倉大佛,二佛的相似度,讓我有種熟悉感。十歲後,鎌倉大佛在腦中留下印記,此後只要看到相關的介紹,我都會仔細閱讀。長大後,去了數十次的日本,走過許多地方,卻沒能再重返鎌倉,心中不免期盼著下一次的機會。因此,在大疫過後,和小兒一起沒太多目地性的東京行,我跟他說,想找一天去看看鎌倉大佛。鎌倉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和寺院,也有不少特別的職人和行業,大部分自由行的旅客會搭乘熱門的江之電電車,沿線上下幾個車站,走走玩玩。我因時間關係,選擇直達鎌倉長谷區的巴士,這區有聞名的鶴岡八幡宮、小町通商店街、長谷寺、高德院的鎌倉大佛。在長谷區下車後,先前往距離最近的鶴岡八幡宮,此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供奉的是武家的守護之神──八幡神,進入神宮前,先要走一段植株美麗的表參道,走完爬上階道,看到背倚群山,翠瓦白牆、橘梁橙柱的雄偉山門,在晴空下氣勢盛大。穿越山門,寬廣的宮內獨立一座雕梁畫棟的舞殿,繞過再拾級而上,是採同樣黛綠、純白、橘紅色系建築的主殿,光從建築規模來看,能感受鶴岡八幡宮在鎌倉幕府時的重要性。許多遊客陸續前來參拜,我雖不了解日本神道的內涵,卻感受到此地開闊的環境和靜穆氛圍。尤其神宮橘白為主的建築色澤,在群山綠樹的環抱,朗朗藍天的烘托下,顯得十分美觀。我們離開時,看到神宮外苑一隅有牡丹園,因是初冬,過而未入,只能想像牡丹盛開的美景,乃至參道旁櫻花怒放的樣子。但我仍開心地看到了幾棵銀杏,滿株黃色的葉片隨風輕輕款動。剝著向路邊烤銀杏小販買的白果,一邊往不遠處的小町通商店街走。小町通遊客潮不斷,有許多外國人穿梭其中。進入這條商店街,實在很難保持理性,因為有太多吸引人的東西,餐廳、咖啡廳、甜品店之外,有帽子店、菓子店、陶瓷店、刀具店、筆店、服飾店、伴手禮店,更有各種賣玉子燒、大佛燒、熱狗、冰淇淋、烤糰子的小攤。因為時間有限,走馬看花,逛一下最愛的帽子店,然後在另一家賣鬃製品的店看得移不開腳步。這家店的東西全是鬃製品,有各式用途、大小不一的鬃刷、鬃掃帚、鬃梳子、鬃玩偶、鬃鑰匙圈、掛飾,各種巧思的鬃製品,讓我眼界大開。快速地走過商店街,我們買了烤糰子,便上車到長谷寺。鎌倉地區有不少出名的寺院,如報國寺、明月院、建長寺等,每一間寺院都各有特色,而建於八世紀,位在山丘上的長谷寺,特色是山門口掛著的巨大紅燈籠,以及一尊日本最大的木造十米高的十一面觀音。這座寺院歷史久遠,不論庭園、參天古樹,乃至苔蘚,都有一種歲月的美感,寺裡廣植各種花卉,從春天遍開的櫻花、繡球花,和我到訪時看到漸層不同的紅葉,處處是出塵之美,而遍布的地藏小菩薩、觀音殿、阿彌陀佛殿,和戶外的佛足、佛像、鐘樓、後山、能眺望相模灣及眼下城市的觀景台,都是遊客們必看的。長谷寺實在很美,意猶未盡的離開,回首再望,黑松老樹輝映著懸掛紅燈籠的山門,古意幽然,我告訴自己,願為長古寺而重返鎌倉。當看到「大異山」的山門時,我沒意識到已經到達此行的最終目的地,踏入淳樸的山門,邊看著左右表情兇獰的護法神像,邊繼續行走,忽然看到手結禪定印,跏趺坐姿的鎌倉大佛靜謐地出現在眼前。我屏息站在原地,試著要連結起記憶,但記憶中沒有鎌倉大佛周圍的風景。我想起看過的記載:鎌倉大佛原是十三世紀淨土宗高德院所供奉的阿彌陀佛像,原本是安在室內,但十五世紀遭到一場大海嘯的侵襲,寺院建築毀掉,徒留大佛安然無恙,這也更添加千年來在戶外接受風吹雨淋的鎌倉大佛傳奇。我留意到參道旁邊有一個半人高的石碑,上面刻著「國寶鎌倉大佛」,繼續往前走上幾個石階,就到了大佛的蓮花座台下,座台前有一對青銅蓮花柱、正中是香爐。到處都是在跟大佛合影的遊客,我也不例外,只是不知是否長大了,感覺鎌倉大佛沒有印象中大,不過相對的增加親和力,因為可以非常近距離的看清它的細部,如髮髻、白毫、圓領通肩袈裟斑駁泛白的衣紋。繞佛數周後,發現可以購票進入大佛內部參觀,佛像內的空間狹窄,出入階梯僅容一人寬,進入後發現內部是中空的,而佛像由一片片青銅鑄成,背部則開了兩扇窗。覺得大佛經歷千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屹立,散發莊嚴肅穆的攝受力,實在不可思議。初老的我,在小學曾來過的鎌倉大佛跟前流連忘返,感覺是八卦山大佛和鎌倉大佛的牽引,讓我自然而然的來到這裡,而且對眼前的阿彌陀佛像感到無比的熟悉與親近。離開大異山後,我們轉去江之島。來到這裡,天氣變得陰冷,一股鹹鹹的海味撲鼻,海鷗低低地盤旋,遠空偶爾能見到老鷹身影。我坐在海邊吃著熱熱的烤糰子,等候奔上山頂買出名海苔洋羹的小兒。回味著這處處美景的鎌倉,心滿意足。 前一篇文章 【詩】桃花引 ──再致李白 下一篇文章 【小腳的跋涉】恢復中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詩】凋落的聲音二重奏 作者其他文章【城市浮光】在銀座的老派咖啡廳【城市浮光】麻布台之丘的無界光影【城市浮光】 擁抱梵谷的城市【城市浮光】神祕的帕坦古城【城市浮光】加德滿都的天空【城市浮光】一個人的峇里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