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螭的藝術之美 文/李玲茹 |2025.05.21 語音朗讀 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孔廟龍頭魚身的螭吻。圖/李玲茹大龍峒保安宮螭虎團爐。圖/李玲茹霧峰林家宮保第桃眼獅。圖/李玲茹台南孔廟散水螭首。圖/李玲茹 文/李玲茹龍,是神聖的靈獸,自古以來,被視為能興雲布雨、帶來瑞兆。儘管未曾有人親眼見過,不少古籍對龍的描繪卻是活靈活現,歷代亦流傳甚多相關的神話奇談,甚至天馬行空創造出豐富又精采的龍之家族。螭,就是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子。據《台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的解釋,螭因吻部像鴟鴞,故名螭吻,又稱鴟尾、蚩尾、吻獸,其形體為龍頭魚身,喜愛站在屋脊遠望,能噴浪降雨吞火,是鎮宅防火的神獸。早期的建築大多以木結構為主,最懼火災,所以常將螭吻雕塑於屋頂,做為重要的辟火設施。台北孔廟萬仞宮牆的屋脊兩端,各有一隻色彩炫麗的螭吻剪黏,龍頭魚身的造型極為醒目;與具有儲水、防災功能的泮池相映照,讓人見識到古時的防火概念以及傳統民俗工藝之美。相傳螭的特點是嘴大體長,肚子能吞納巨量的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洩水口的裝飾,稱為「散水螭首」。台南孔廟大成殿基座的四個角落,有形似龍頭的螭首石刻,以張開的獸口排除露台與迴廊的水流;此一排水設施刻於清領時期,神情威猛、氣勢十足,充分展現先人的營建智慧與匠心獨具的美學。再者,螭首亦是鰲首之意,嵌於大成殿基座,藉以保佑莘莘學子求取功名能順風順雨、「獨占鰲頭」。民間也廣泛流傳,螭非常貪吃,把自己吃到只剩一隻腳露出來,因而有「螭虎吞腳」之說,常雕飾於廟宇牆角、香爐的三足或供桌四腳,有驅邪鎮煞的作用。日常所見的螭虎吞腳圖案雖各有千秋,但大致是獅頭樣貌、圓眼闊鼻、嘴巴露出一隻腳,凶猛中又帶著萌樣,相當吸睛。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的木雕「桃眼獅」。此乃園區獨創的螭虎吞腳,雕飾於大花廳戲台的四腳,隱晦的圖樣傳遞著好人緣、善言辭的正面訊息,冀望戲台上表演的梨園子弟與來訪賓客,皆能富貴如意、福祿壽圓滿。螭虎是虛幻的瑞獸,其形體眾說紛紜。依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螭似龍而無角,身軀修長呈盤曲匍匐狀,故稱螭龍、螭虎,因其形貌豐富多變,造型可千變萬化。匠師們於是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塑造出各式各樣的「螭虎爐」圖案,運用於傳統建築、廟宇的格扇門窗、壁堵等處,是一種頗具文化意義與藝術價值的裝飾。螭虎爐諧音「祈福祿」,是以數對螭虎盤曲圍繞成香爐狀,又稱「螭虎圍爐」、「螭虎團爐」。由瑞獸螭虎圍繞著香爐保護香火,象徵香火綿延、子孫滿堂,且能趨吉避凶。台北大龍峒保安宮三川殿的兩側壁堵上,各有一扇雕工細緻、線條流暢的螭虎團爐石雕窗,窗內由八隻造型簡潔、型態柔美的螭虎,環繞香火裊裊的香爐,象徵平安;四個角落各有一隻展翅的蝙蝠,象徵賜福。讓香客一進入廟殿,不僅能獲得神祇賜福保平安,還可細賞精湛的傳統工藝與藝術之美。螭,是古人藉由想像造就出來的神獸,歷經千載歲月,已成建築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若有機會去到廟宇、傳統建築,不妨駐足搜尋一下螭的身影,讓這傳承千年的吉祥圖騰,填滿心靈福袋。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台灣全省運動會及會歌的傳唱(上)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2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2025.05.1703佛館、南藝大簽署合作 館校合作續添新頁2025.05.1604海底蝗蟲肆虐 東沙珊瑚礁恐消失2025.05.1505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2025.05.1706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2025.05.1707馬鈴薯、酸菜易被誤解 實有益腸道健康2025.05.1608【時光重逢】 聽無,聽有,聽見花朵2025.05.1609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2025.05.1810【悅讀人生】我的出家同學2025.05.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西夏檔案】《掌中珠》裡的微笑僧侶【書藝心語】勇敢做自己【禮敬傳承贊師恩──陳健誠書法展】英雄肝膽‧菩薩心腸 【島嶼拼圖】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走讀城鄉】 大師手藝: 中山堂廣場國父銅像【寰宇采風】 千泉之城艾克斯 作者其他文章【民俗資產】尋訪扛廟角的身影【府城巡禮】品賞北極殿古物之美【府城巡禮】王雞屎洋樓歷史懷想【寶島踏查】兌悅門時光之旅【寶島踏查】放送亭的流金歲月【島嶼拼圖】街角邂逅小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