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 吃豆皇帝大

文/林念慈  |2025.05.12
80觀看次
字級
圖/CH

文/林念慈

我喜歡皇帝豆的綿密口感,到了可「以豆代飯」的程度,興許是沒機會登基為王,所以吃豆過過帝王癮。

皇帝豆學名「萊豆」,又名「雪豆」或「觀音豆」,外型碩大,故而稱「帝」;加上營養高、熱量低,風味絕佳,又能填飽肚腹,算得上是豆類之王。

它不是天生就大,相傳朱元璋還是乞兒時,得了幾顆豆卻吃不飽,憤而對豆子開罵:「你怎麼不大一點啊!」皇上一言九鼎,此豆只能「奉旨成長」。

另說鄭成功為反清復明,將豆子當作皇權象徵,吞下皇帝豆就是吃掉皇帝;或說其子鄭經愛吃這種豆,故名皇帝豆。這類故事應屬附會,人們當它是傑克的魔豆,可直通權力雲霄,說穿了,也就是做一下皇帝夢。

君王是世襲的,但人人都有當總統的機會。李前總統仰慕日本俳聖松尾芭蕉,曾訪奧之細道,並做俳句留念。於當地用餐時,餐廳特別製作「皇帝豆飯」,帝制與民主制度雖不同,但在老一輩人心裡,總統大概也具帝王之相吧?大廚以此向元首致意,既風雅又別具巧思。

只是當皇帝真有那麼幸福嗎?不在其位,難言其事,當我聽到每天要凌晨四點起床、每道菜只能吃兩口,還要批奏摺到三更半夜,就斷定自己不是那塊料;再者皇位的危險程度堪比博愛座,人人欲取而代之,寢夢間亦不得安寧。皇帝至大,但再大也大不過天,而民以食為天,歷史上多少次的政權遞嬗,都因老百姓吃不飽起事,所謂慷慨激昂的革命,不過是常民素樸的想望。

記得星雲大師有道「皇帝豆麵」,碗裡不見豆影,只有豆包、香菇絲、陽春麵和小白菜,原來早已將豆子打成泥熬成湯頭,麵體吸飽湯汁,散溢滿滿豆香。

大師平日三餐簡單,有時用脆瓜、豆腐乳便打發過去,但對來客皆厚意相待,我去佛光山滴水坊用餐時便看出端倪;無論是環境的布置、氣氛的營造,以及對碗盤與茶點的講究,處處都見師父的給人歡喜。

何必言說大道理?佛法只在日常點滴裡。

有句話說:「吃飯皇帝大。」形容吃飯最重要,不能被任何人、事打擾。先民為了一口飯而戰鬥,甚至顛覆皇權,我們如今飲食無缺,卻常因忙碌食之無味;用心飲食,不僅是對食材與生產者的感謝,更是對生活的尊重,所以,記得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