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時有味】綠豆的大事

文/林念慈 |2025.04.14
292觀看次
字級
圖/PDPics
綠豆開花。圖/ⅡC

文/林念慈

紅豆生南國,那綠豆生何方?好像沒人探問過,亦不感興趣。人難免會遇到這種「一生宿敵」,可能是年齡相仿的鄰居,也可能是六年同窗;反正提到他都是紅豆與相思,一說到你就是綠豆和王八。

既生紅豆,幹嘛產綠豆?更悲傷的是,紅豆跟綠豆同屬全穀雜糧類,因背景條件亟其類似,所以甩不掉,人人都會拿你們倆相較。我就有這麼一個髮小,住隔壁、同校同車同齡,但她高大又活潑,走到哪裡都是登高一呼的孩子王;而我就是那顆綠豆,矮小害羞,靜靜地在鍋底自我煎熬。

綠豆的第一個朋友應是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綠豆氣味甘寒,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加上可煮粥、磨麵、取粉、孵豆芽,大讚它是「食中要物」、「菜中佳品」、「濟世良穀」;但李時珍就像常見的好人,對紅豆亦是滿口好話,誰也不得罪。感謝其溫柔敦厚,但對於心裡有洞的人來說不夠。明代陳嶷撰〈豆芽菜賦〉,先鋪排四海八珍之美,再引豆芽款款出場,並形容它冰肌玉質、不入汙泥,不怕狂風暴雨、重露寒霜,物美價廉且有知名度……綠豆感到無比安慰。

受比較之苦的人,往往不自覺陷在較勁的遊戲裡,只有「優於他人」,才能感受到存在的意義。所以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是每顆綠豆的首要任務。

兒時自然課,那些布丁盒與豆腐盒裡,孵育著小小的希望與夢想,我們就是豆芽,明知萌芽是離鄉、獨立,卻依然選擇擁抱世界;也是第一次明白,種豆可能只是種了幻滅,那些歡喜與惆悵都是成長的滋味。而星期六還要上半天課的年代,最期盼的便是回家,一屁股坐在沁涼的磨石子地上,邊看《中國民間故事》,邊享用綠豆湯及袋裝綠豆冰。童年與母愛都甜,再沒有更消心火之物。

長大後,紅豆和綠豆走散,紅豆成為母親,倒車的姿態超級剽悍,而綠豆依舊不太說話,卻找到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寫作,在每句話後面種一顆豆,幾個逗號之後便完成了。種豆雖不一定得豆,但透過文字一次次歸零、再冒芽的感覺很好,能收獲幾個真心人的肯定也很幸福。關於自己,即便只是綠豆大的事都重要,我學著自我和解,也終於遇到生命裡的薏仁,有益身心,乃是絕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