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入則孝〉篇所講述的「父母教,須敬聽」,意思是:當父母親教誨子女時,身為晚輩就應恭敬聆聽。
敬,是恭敬;聽,是聆聽。恭敬,是一種態度;聆聽,也是一種態度。恭恭敬敬地靜下心來,放下手邊的事情,專心一意地聽父母的教誨。
在古時候的大家族中,往往祖孫好幾代人同住一間三合院,且長幼有序,長輩與晚輩說話時,晚輩必定恭敬立於一旁,專心聆聽。這是當時常見的情景,我們在古裝劇裡也可以看到。再低一輩的小孩,看到了父母叔伯對爺爺奶奶的恭敬態度,自然也會學著這麼做,既是身教,也是言教。
當父母或尊長有話要說、有事要交辦,或只是想與兒孫話家常,都是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年長者藉由生活的長期積累,所體驗和領略到包括待人處世等各方面的經驗,是相當寶貴的。聆聽父母尊長講述,除了是經驗的傳承,也是一種家風的展現。
「父母教,須敬聽」,當孩子在家庭中學習到尊敬父母的態度與禮儀,並且身體力行;及長,待他們到學校就讀或進入社會就業,自然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同學、師長與同儕、上司,成為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和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