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31】神經科學家 克洛斯 教你如何與自己對話

文/楊慧莉 |2025.03.29
1240觀看次
字級
當心中有事盤據,可以找人「碎念」,而此人不只願意傾聽,最好還能給些意見,幫助自己擴大視野。圖/123RF
許多人看到美麗的日落,感到讚歎,敬畏之心 油然而生,心中碎念之事頓時變得微不足道。圖/123RF
內在聲音是一個強大工具,可以在演講或面試前的緊張時刻給自己加油打氣。圖/123RF
克洛斯是研究情緒管控的世界級頂尖專家。圖/Positive Business Conference
閱讀時如果心有旁騖,就無法讀進書中內容。圖/123RF

文/楊慧莉

你常常自言自語嗎?根據情緒管控專家克洛斯的研究,你的內在聲音是自省和計畫的一個強大工具,只是如果沒駕馭好,就會變成一種讓人分心、無法專注於當下的「碎念」。如何將內在聲音導入「正軌」,克洛斯提供幾個好方法,讓你不再消極陷入疑惑,活得更正向……

聽見自我
正視你的內在聲音


伊森‧克洛斯(Ethan Kross)是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研究情緒管控的世界級頂尖專家,也是密西根大學與羅斯商學院獲獎教授,以及密西根大學「情緒與自制力實驗室」(Emotion & Self Control Laboratory)主任。

克洛斯曾到白宮參與政策討論,也曾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早安美國、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晨間新聞等專訪。他開創性的研究已刊登在《科學》、《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章媒體。並且,出版了兩本國際暢銷書:《Shift: Managing Your Emotions — So They Don’t Manage You》(轉念:管控你的情緒,讓它不再操控你)及《Chatter: The Voice in Our Head,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Harness It》(碎念:腦中的聲音,為何重要?又該如何駕馭?中譯本:《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有效管控情緒的關鍵

克洛斯志在教人使用有科學基礎的工具,以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緒。過去二十五年,他研究人們可以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緒。期間,他學到的其中一件事是,有效管控情緒的關鍵在於了解如何駕馭腦中的神祕力量,即內在聲音。

根據研究,多數人的腦袋都有個內在聲音。克洛斯尤愛一個科學事實,「我們醒著的時候有一半到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沒專注在當下,在那段時間,我們的心思都飄走了,在想著其他事。一旦發現自己心不在焉,就會跟自己說話,然後聽聽自己在說什麼。」

他解釋,包括他在內的科學家所說的「內在聲音」指的是「我們靜靜使用語言省思生命的能力」,而這是我們所擁有的一項超能力,因為內在聲音可讓資訊短時間活躍於腦中。舉例而言,去採買時,為了避免到了現場忘記要買什麼,我們會在腦中複誦購買清單上的品項:蘋果、乳酪等等。

內在聲音的最大功能

此外,「我們也用內在聲音模擬和計畫,如在一個重要報告或面試前,我們會在內心靜靜的排練要說的話。而我們當然也用內在聲音管控情緒和自我激勵,如要上台演講,難免緊張,就會告訴自己,『加油!你沒問題的。深呼吸,講完後就沒事了。』」

除了以上所說,克洛斯認為內在聲音最神奇之處是,我們用它來弄清楚所處的混亂世界。當我們經歷挑戰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向內心世界,想辦法解決手邊難題,而內在聲音就會助我們創造那些形塑自我概念的故事,從中找到自己的身分和定位。

由此可見,內在聲音是一個了不起的工具。不過,克洛斯提醒,這個工具有其問題,它往往在我們最需要它時讓我們卡住了,「我們不會馬上得到問題的解答,而是陷入一種負面思考的迴圈。我們憂心,左思右想,經歷內在聲音的黑暗面。」

墮入碎念後的三苦果

克洛斯稱這種內在聲音的黑暗面為「碎念」。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處於「碎念」中?

克洛斯表示,「如果你發現自己想解決一個問題,卻始終未果,或是發現你不斷在斥責自己,像是我好白痴喔,真的是個白痴。這就是兩個明顯的徵兆。」

如果以上形容讓你很有感,克洛斯歡迎你來到人類的共通處境,「我們有時都會遇上這種狀況,它剛好是我們身為人類物種所遇到的其中一個大問題。」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碎念讓我們陷入三種困境,以致難以思考和運作。

舉例而言,你在讀一本書,讀到一個段落後,發現自己怎麼都記不得剛剛讀了什麼,因為閱讀過程中分心了,心繫其他的事,再也無法聚焦於你想做和應做之事。碎念也造成我們與他人關係的摩擦。因為當我們心心念念一件事,就想找到人傾訴,然後對著這個人叨叨絮絮。這種行為其實會把本來想關心我們的人趕跑。畢竟,人對叨念的耐受度有限。

碎念也不利於健康。根據克洛斯的研究,墮入碎念迴圈的人,會延長一個問題所產生的壓力,造成身體的損害,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發炎、甚至某些癌症等病變。

解套有方
如何駕馭內在聲音


當人們得知內在聲音的黑暗面,就會問說,「那我要如何讓內在聲音閉嘴?」克洛斯認為這不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內在聲音是個很棒的工具,不該丟掉,而是要想辦法駕馭它。好消息是,包括他在內的科學家都在找這個問題的解答,而他們已找到一些有科學根據的對治工具。其中,有三種工具,是他最喜歡跟世人分享的。

工具一:扮演自己的忠告者

克洛斯舉巴基斯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為例。馬拉拉曾因爭取女性受教權而遭塔利班槍手槍擊。大難不死後,她多次受訪,提及塔利班政權要殺她之事。原來,她早有心理準備,「我常想著塔利班早晚會來取我的性命。」在塔利班殺手就要逼近她時,她突然問自己,「馬拉拉,你要怎麼辦?」然後,她自問自答說,「馬拉拉,拿鞋子丟他。」接著,她說,「如果你拿鞋子丟塔利班人,那你跟塔利班人有何不同?」

克洛斯點評,「馬拉拉一開始是第一人稱,接著就換位思考,給自己建言,呼喚自己的名字,並用『你』來指稱自己。她當時所用的工具就叫做『抽離式自我對話』,這種方式很有用,因為人類善於給人忠告更甚於聽取自己的建言。用自己的名字和『你』,就能讓你把自己當成那個聽取你建言的對象,讓我們比較容易聰明解決問題。」

工具二:找對人說出心裡話

克洛斯分享第二個管控碎念的好用工具是「他人」,只是要慎選對象。很多人覺得幫助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宣洩情緒。對此,克洛斯卻提醒,「宣洩並非有助於我們解決所碎念之事。」

他進一步解釋,「宣洩確實有助於增強友誼、拉近彼此關係;知道有人就在那裡,願意花時間傾聽和同情你,這的確很棒,但如果你所為只是去宣洩一個問題,當對話結束,除了對傾聽者好感倍增,讓你過不去的事仍糾結著,你並未獲得解套。」

克洛斯表示,與他人的最好對話會做到兩件事:一件事是,你的談話對象讓你表達情感,他們會同理你,認可你所經歷的事;另一件事是,一旦你有機會分享情感,理想的狀況下,他們便會開始幫助你擴大你的觀點。因為問題不是發生在傾聽者的身上,他們便處於一個理想的位置,可幫你擴大視野。因此,下次碰到一些過不去的問題,想想誰是最佳談話對象,既能傾聽,也能給建言。

工具三:投入敬畏走出碎念

投入「敬畏」經驗,是克洛斯要分享的第三種擺平碎念的有效工具,也是他個人最喜歡的方式。他說,約十年前,柏克萊的科學家追蹤一群投入實驗的退伍軍人到猶他州的「綠河」(Green River)泛舟後的心理狀態。這些退伍軍人在泛舟前內心都有一些過不去的檻,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的方式表現。科學家們發現多數參與者在泛舟之旅的實驗後,壓力和PTSD層級都下降了,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有了敬畏的感受。

克洛斯解釋,所謂「敬畏」,就是當我們遇到一種浩瀚而難以形容的情況時所產生的情感,如許多人看到美麗的日落,感到讚歎,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而他是個科學怪傑,只要想到外太空的星際旅遊,就心生敬畏。

不管是哪種情況引發敬畏之心,克洛斯說,都會讓我們瞬間感到自己的渺小,那些在我們心中碎念之事也會跟著變得微不足道。

籲善用工具與己溝通

克洛斯常常思索著我們這個時代所遭遇的情緒問題,再對比祖宗們面對相同狀況的做法,就讓他心生畏懼又備受啟發。他表示,在八千到一萬年前,老祖宗就有了頭部穿孔術,他們當時用這種方法驅除腦中的邪靈,幫人解決情緒問題;時間快轉到一九四九年,有位葡萄牙醫師因使用另一種情緒調節介入方式而贏得諾貝爾獎,此方法稱為「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而今,人類處理情緒問題,只要藉助一些有科學根據的工具即可,這讓克洛斯深感慶幸也得之不易。因此,他呼籲人們不妨在生活中善用這些好用的工具,也將這些方法分享出去。

最後,他語重心長的說,「我們花了大量資源教導自己如何與人更有效溝通。現在我們也需要投入同樣的資源,去教導自己如何與自我更有效的溝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