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100】行為經濟學家 麥格勞:單身也可以活得很精采 文/楊慧莉 |2025.05.17 語音朗讀 7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比起非單身者,單身者較有可能照顧年邁的雙親。(示意圖)圖/123RF婚禮中女方被戴上婚戒前會說,「我願意!」,但根據麥格勞的觀察,現在已快變成「我還願意嗎?」(示意圖)圖/123RF許多獨居女性因養貓,而有了「貓夫人」的別稱。她們不僅經濟獨立,也對經濟發展頗有貢獻。(示意圖)圖/123RF單身的人也可以活得很精采,只要擴大他們對「愛人」的概念,將家人、知心好友納入自己的生活圈。(示意圖)圖/123RF 文/楊慧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條鐵律隨著全球未婚和選擇不婚的人愈來愈多,已開始鬆動了。只是,結婚依然被視為主流價值,單身者的人生在許多人的眼裡不是離經叛道,就是有缺憾。但真是如此嗎?行為經濟學家麥格勞挑戰傳統思惟,邀請我們重新思索幸福人生的真義。破解迷思結婚就一定幸福?彼得‧麥格勞(Peter McGraw)是行為經濟學家和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商學院教授。此外,他也是全球幽默學專家,還成立「幽默研究實驗室」,與人共同開發良性和違反理論(Benign Violation Theory),並合著《幽默法典》等。在此之前,他研究情緒、判斷和選擇。近來,麥格勞探索單身者的幸福腳本,並因此主持了一個關於獨身的播客節目及出版了《獨身:打造你自己的精采人生》。他公開主張單身,挑戰這個打造成兩人的世界裡關於浪漫、婚姻和實現自我的種種過時臆斷。他的言論、媒體曝光和所創辦的「獨身沙龍」等社會活動已協助將單身生活重新界定為一種充滿能量的生活型態。此外,他也透過其「單身見解研究計畫」建議企業如何提供日益成長、卻被忽略的單身人口更好的服務。不意走入單身運動由於看到單身趨勢和其種種好處,麥格勞大聲疾呼,「別再規勸單身者結婚了。」他本身至今也仍是單身漢,而投入單身議題的研究要從二十年前他開了一個單身派對說起。當時,麥格勞剛當上波德分校商學院的教授。派對上,賓主盡歡,好不熱鬧,除了一個小問題,他沒有要結婚。儘管「單身派對」是西方人婚前用來告別單身的慶祝活動,麥格勞開這樣的派對顯得名不正言不順,但他的理由是單身派對上又沒婚禮的影子,怎麼要結婚的人可以樂成這樣?不過,麥格勞有所不知的是,那晚他加入了一種運動,嚴格說來,一種「獨身」運動,此運動讓單身者不僅受到包容,還可大肆慶賀。單身者,不多也不少,也沒有更好,他們只是走向一個不同的人生路徑,仍然充滿機會讓自己活得精采。他表示,美國在一九六○年有九成的成年人會順理成章的步入婚禮,而今卻有五成的美國人未婚,兩成五的千禧世代(即Y世代)打算不婚,至於Z世代會如何,可能也不樂觀。不管如何,處於一個專為兩人量身訂做的世界,有結婚的人享有一千多種法定的好處,是單身者享受不到的,包括減稅、社會安全福利等。單身者為了邁入婚姻里程碑下重本,這無可厚非,畢竟人都結婚了。不過對於久居單身者來說,「我們必須買自己的燉煮鍋。」最快樂地區多單身單身者除了沒有好處可撈,麥格勞發現單身者還有一個困擾,就是通常會有個過度關心的長輩,老是問你,「有沒有遇到特別的人啊?」接著,還會有媒體附和,把長輩的問題變成解方,「結婚吧!」然後,真有一本《結婚吧!》的書在情人節問世。此外,麥格勞也留意到「結婚」倡議者喜歡指出一些相關數據,顯示結婚的人比單身者對自己的人生更滿意,其結論是結婚就會幸福,附帶「拯救人類文明」的好處。麥格勞澄清,自己可非反對婚姻者,他甚至有幾次差點就結婚了。不過,他反對的是只憑一些結婚者大有人在的相關數據,就做出「結婚的人就是比較幸福」的結論,然後進一步過度開出「結婚」的解方。然而,麥格勞發現有一個問題是結婚族群也回答不了的,那就是如果結婚讓人幸福,為何地表上最快樂的地方多數人都單身?尤其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單身崛起背後意義目前,單身人口漸增。對此,麥格勞覺得不該將此趨勢視為惱人的問題,而該視為一種進步的特徵,尤其對女性來說。他進一步指出,四千四百年前嚴峻的農業時代,為了組成策略聯盟,而發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嫁為人婦的女性比較像是家產,而非伴侶,她的丈夫在婚禮上從父親手中取得「所有權」;幸好,今天的婚姻多半是基於愛情,而且漸漸的不再是強制性,「單身崛起的故事主要是女性崛起了。」麥格勞認為,這要拜文明進展之賜,先是紡織機的發明讓未婚婦女有了賺錢的機會,得以逃離丈夫或父親的管控;接著是避孕藥的發明、有管道受教和獲得經濟自主的機會,讓婚禮誓約中女方說的「我願意!」(I do)現在已快變成「我還願意嗎?」(do I?)。麥格勞表示,昔日的「老小姐」,今日的「貓夫人」,都不能再用「老姑婆」這樣的貶損語彙等閒視之了;這些未婚婦女是開拓者、獨立的先鋒,都市化現象、公寓數、過去專為家庭主婦發明的家電數量,目前都在獨居人口中急遽攀升,特別是在斯德哥爾摩這樣的城市。人生無憾打造個人幸福版本得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有一群快樂的單身人士,麥格勞深感好奇,於是換掉自己慣戴的斯特森牛仔帽,換上印第安納瓊斯式的費多拉帽,前往性別平等領先國家——瑞典。在那裡,他發現了很多一房公寓,裡頭住了很多單身者。不管選擇單身或是剛好處於單身,這些人都活出饒富興味、互通有無、可圈可點的人生。因此,麥格勞有感而發,「省省叫人結婚的呼籲吧!」這些呼籲如今不是流為教條,就是讓人當成耳邊風了。不過,不免有些後遺症,讓有些未來可能會成為單身的人一直尋尋覓覓,有時是無望的等待,或是不斷憧憬一種浪漫的愛情。擴大對愛人的概念麥格勞分享他對美國單身者的觀察,「有一半的人有其他優先考量。他們沒在尋找愛情,也沒春心蕩漾,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他們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企圖用在教育、發展事業或創造藝術上。對許多單身者來說,他們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比起非單身者,單身者有些願意付出更多的個人時間,也較有可能照顧年長的雙親和殘疾的朋友。」因此,麥格勞認為,與其叫單身的人「結婚」,不如擴大他們對「愛人」的概念,愛人不該只限於婚配之人,其中還包括自己的家人和知心好友,也包括「天選家人」(彼此雖無血緣關係也可以像家人一樣互相支持對方)。的確,也已有科學顯示,社交聯繫感可以廣泛的被用以預測人生的滿意度。麥格勞以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手上沒有婚戒,但我有很多愛人,他們是我在這世上單身社群裡的兄弟姊妹,包括我同父異母的兄弟達爾文,他讓我看見什麼是無條件的愛,還有二十年前在我的單身派對上就出現的知心姊妹,茱莉亞。」提升單身生活條件除了擴大對「愛人」的涵蓋對象,麥格勞也呼籲世人擁護支持「一人家庭」的政策。他舉瑞典的社會安全網為例,「他們讓每個市民享有社會安全網所有福利,包括全民醫保、免費或低額的教育費、可負擔的兒童照顧和老人照護,不限有配偶的人。」此外,麥格勞也呼籲社會提升單身者的生活條件,應與有結婚的人無分軒輊,不用更好,但也不能更差,就是給單身者一條不同路徑,一樣可以充滿機會活得精采。麥格勞常想著自己不想結婚是否哪裡出了問題,感覺像是穿了一件不合身或一件很緊的夾克。當然,他坦承,自己也有很多問題,但絕非用一只戒子套住自己就能因此解決他所有的缺點。麥格勞曾因一次的錯失婚姻而打擊甚大,需修復自己一顆破碎的心。不過,他也沒在等待自己的另一半。他自認是個真摯之人,而且健康、財務穩定,也完整。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還有很多深交的朋友。平等看待兩種生活麥格勞相信,結果到頭來不會只有一種精采人生,應該會有很多種。如今的大環境看來,不是大聲疾呼要人結婚就能把人帶回美好的從前,但老實說,從前一開始也未必就覺得很美好。不管怎麼說,單身生活和婚姻生活未來將並存,且應平等看待。同時,獨身運動也將以許多形式展現,包括不婚、離婚、分居及喪偶。不管哪種獨活,麥格勞認為,都該跟婚姻生活一樣被接納和慶賀。麥格勞也深信,未來要不要結婚是選項問題,不再是規定,「因此,讓我們舉杯祝這個世界未來能尊重兩種一樣好的選擇:成家或獨身。」 前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2025.05.1702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2025.05.1703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2025.05.1804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2025.05.1705【書市隨筆】《草間傾聽泰戈爾》琹川的山居歲月2025.05.1806【趨勢人物100】行為經濟學家 麥格勞:單身也可以活得很精采2025.05.1707【文創之旅】釣源古村 從瀕危到重生2025.05.1708【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慈悲愛心人 社會安全人人有責2025.05.1809【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10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台巡演前音樂獻禮2025.05.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