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物41】義大利男高音 波伽利與他的音樂家庭 文/楊慧莉 |2025.03.22 語音朗讀 15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995年,波伽利(左)與莎拉‧布萊曼(右)因合唱英文版本的〈Time To Say Goodbye〉,而在國際樂壇大放異彩。圖/Classic FM波伽利與他的家人都是音樂愛好者。自左而右:長子阿莫斯、小女兒維吉尼亞、波伽利、次子馬提歐和妻子維若妮卡。圖/The Today Show流行天后席琳‧狄翁(左)盛讚波伽利(右),曾說,「如果上帝會歌唱,祂的歌聲一定就像波伽利。」圖/WHAS11波伽利(右)將帶次子馬提歐(左)在大巨蛋同台演出。 圖/Focus Taiwan波伽利與妻子成立慈善基金會,救助全球貧困者,並專注於教育計畫的推展。圖/Flickr波伽利將在4月4日來台開唱。圖/Klook 文/楊慧莉今年4月4日,有「上帝美聲」之譽的義大利國寶波伽利在睽違十年後,再度來台開唱,成為首位登上台北大巨蛋演出的西洋歌手。這次,他將帶著帥氣兒子同台演出,一起唱出他們對生命的感動和體悟……天生我材唱出對生命的禮讚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 1958-)是義大利盲人男高音,史上最暢銷的古典音樂家,累積全球九千萬張專輯銷售量與一百六十億串流收聽次數。三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發行了十五張以上的專輯,不僅贏得全球許多樂迷的喜愛,許多跨領域巨星也是他的粉絲。流行天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更對他讚譽有加,曾說,「如果上帝會歌唱,祂的歌聲一定就像波伽利。」從歌劇受益良多波伽利原本夢想當一名足球員,不過出生即被診斷出患有青光眼、十二歲在一場足球比賽中因事故導致全盲,從此走上另一條不同的道路。即便從小熱愛足球,但父母早發現他的音樂天賦,如在聽到音樂時全神貫注並流露強烈的情感。在轉往聲樂界發展後,一九九四年一曲〈Il mare calmo della sera〉(夜晚的寧靜海洋)讓他在家鄉一夕成名,隔年與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因合唱英文版本的〈Time To Say Goodbye〉(告別的時刻),而在國際樂壇大放異彩。作為這個世代最偉大的聲樂家之一,波伽利深感從歌劇中獲益良多,「歌劇能激發我們的情緒,並擁有一種讓我們深思善惡的力量。」而他的經典成名曲〈Time To Say Goodbye〉至今只要有機會演唱仍會引發他許多的情緒。波伽利認為這首歌曲已擄獲人心,當聽到心坎裡時,就會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是愛,它是人類共通的語言,一種可激勵生命的情緒。感受音樂療癒力波伽利強調,對他而言,音樂是他生命中的慰藉和豐富其內心世界的資糧。他表示,音樂是打開我們內心和心智的工具,協助我們克服難關並將信任和正面能量注入生命。比方說,在他父親過世期間,以及個人因演唱生涯需要四處巡演而無法隨心所欲的陪在孩子身邊時,他差點失去對歌唱生涯的熱情。儘管如此,音樂還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慰藉。在疫情期間,他創作了歌曲〈Ave Maria〉(聖母頌)。當時,全球處於痛苦的黑暗時期,他花很多時間坐在家中的鋼琴前,一股信心從靈魂深處燃起。波伽利認為,所有的藝術,不管哪種形式,都能療癒靈魂,都能與善連結。身為音樂家,他感受到音樂語言的特殊性,它可以遵循一種路徑,直達我們內心深處,有助於我們心靈的發展。「音樂能觸動心弦、激發熱情,感動我們,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所以兩千年前,羅馬共和國末期政治家小加圖(Cato the Younger)才會警告士兵們不能聽音樂,因為這會不利於作戰。」現場表演甘苦談儘管演唱多年,波伽利自認表演熱情始終不減。他表示,當站在觀眾面前,目標就是表演當下的曲目,並讓它「言之有物」。「在舞台上,我專注於衡量出最正確的理性和同理心比例,因為歌者必須要感受到相當的情感,但不宜過多,否則就有讓喉嚨嗆到的風險。」波伽利甚至把這種表演比喻為走鋼索,必須努力維持平衡,覺得比較安全了,就可以耍點特技,感受到危險時就要回正,免得失足了。總之,情感要省著用,而他的經驗是把音樂的表達技巧練純熟了,就有更多的空間流露情感。對他而言,每次的經驗都是透過歌唱引發效應。一般來說,他會記得情感特別強烈的時刻。比方說,他曾受邀到紐約的歸零地(世界貿易中心遺址)演唱舒伯特的〈聖母頌〉,便深受感動。當時他也剛失去自己的父親,又逢九一一恐攻,想到自己的父親,與許多因恐攻而罹難的人,在演唱時悲從中來,也感受到集體悲傷,卻也從歌唱中找到力量。波伽利坦承,演唱本身很耗體力,就像運動員參加比賽一樣,想完美演出,要經歷嚴謹的訓練。通常,在表演前,他會遵循嚴格的飲食控制,維持最大的專注力,盡可能安靜,讓聲帶休息。儘管舟車勞頓的巡演後會感到疲憊,但波伽利很享受與觀眾面對面的現場交流關係,「我覺得現場演唱就是一場邂逅,彼此同處一室面對面,分享情感。現場音樂會的經驗絕對有其必要,而我是以藝術家和一個平常人的身分這麼說的。」後繼有人三子女各領一片天除了演藝事業成功,波伽利的家庭也很美滿。他不僅發揮自己的音樂長才,也打造了一個音樂家庭。他形容音樂是他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的三位子女也都耳濡目染,並或多或少的遺傳了他的音樂細胞。二○二二年,他甚至與次子馬提歐(Matteo)、小女兒維吉尼亞(Virginia)共同發行專輯《A Family Christmas》(波伽利家族耶誕禮讚)。在此之前,他已有多次與兒女共同演出的時刻。他覺得這張專輯很美,可以提醒世人家人的重要性,「家庭一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對我而言,跟我的孩子共事、相伴、一起生活是一個很棒的機會。」兩子斜槓好青年波伽利有兩子一女,各有長才。長子阿莫斯(Amos)今年已三十而立。儘管老爸覺得他最有科學頭腦,但他仍遺傳了爸爸的音樂才分。阿莫斯大學主修鋼琴,除了有學士學位,後來又拿到工程系碩士學位。他想當一名航空太空工程員,並已去歐洲航空機構實習。不過,在此之前,他已身兼多職,包括在藝術家管理公司「Almud Edizioni Musicali」和父親的慈善基金會「Andrea Bocelli Foundation」任職多年。這次會隨父親來台開唱的次子馬提歐,今年二十七歲,跟父親一樣,也是一位音樂家。多年前於受訪時,他表示,「我從小就接觸音樂,跟著父親的腳步,六歲就彈鋼琴。」他當時也常唱歌,但只在母親面前,不敢當著父親唱,因為有點害羞。事後,他回想,當時如果有父親指導,或許會更好。即便有音樂天分,也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包括琴藝和聲樂,但馬提歐一開始不太確定是否要當歌手,直到遇到音樂人大衛‧佛斯特(David Foster)。佛斯特告訴他,「你有唱歌的技巧和能力,應該站上舞台的。」馬提歐說,「若沒有佛斯特,我不覺得自己會在音樂路上。」佛斯特對他父親的生涯發展也頗具重要性。十八歲時,馬提歐歷經多年的磨練,在羅馬圓形劇場首度登台,演唱義大利重要歌劇作曲家威爾第(Verdi)的曲目。之後,他發行了許多單曲,並與父親合作了專輯《Si》(真好)中的單曲〈Fall on Me〉(照亮我)。前年,他的首張個人專輯發行日剛好逢波伽利的生日,於是獻給父親,成了最棒的生日禮物。音樂,雖然是馬提歐的首要目標,不過,他也跟哥哥一樣,很斜槓,同時還往演藝和作曲方面發展。女兒步父兄後塵維吉尼亞,今年十三歲,是波伽利家中的小公主。由於女兒與兩個兒子年齡有差距,波伽利自覺生女兒時已可以當個更成熟的父親了。不過,對女兒的教養方式,他認為沒有不同,「我們用同一套價值觀養兒育女,因為兒子都被教養得還不錯。」維吉尼亞曾於受訪時表示,想不起來何時第一次聽到父親唱歌,只記得從小就聽父親整天都在家裡唱歌。女兒在耳濡目染下,也成天都在家唱歌,而且唱的不是兒歌,是歌劇。兒時就步上父親和哥哥的後塵,維吉尼亞在八歲時就上台初試啼聲,與父親二重唱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的名曲〈Hallelujah〉(哈利路亞)。畢竟年紀還小,難免怯場,但她聽從父兄的建言,「父親教我如何使用聲音,這影響的人生;哥哥馬提歐則跟我說,『你該唱歌,並無怨無悔的做每件事。』」音樂之外,維吉尼亞還有許多嗜好,包括當模特兒和練體操。前年已有走秀和參加體操比賽的經驗。得力於虔誠信仰人生至此,波伽利儘管是個盲人,但他心不盲,深感生命待他不薄,覺得收穫滿滿,超過他所付出的。當然,他不否認自己也跟大家一樣,遭逢過許多困境。看到別人的苦楚,他很能同理。二○一一年,他和妻子維若妮卡(Veronica)成立「安德烈.波伽利慈善基金會」(Andrea Bocelli Foundation),宗旨是救助全球貧困者,並專注於教育計畫的推展。波伽利不管做什麼,他覺得靈感來源同出一處,就是為了一個字:愛,對生命的愛,對美麗事物、兄弟情誼、對造物主的愛。他相信,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有目的的,「每個男人和女人都有各自的天賦,就等著我們發揮和榮耀,否則就浪費掉了。」以他的狀況來說,他努力榮耀自己的天賦,透過聲音分享愛、樂觀和兄弟情誼等普世價值。當努力做到後,一切就交給上帝。因此,每天他都會仰望上帝,感謝、尋求協助,在禱告時輕輕的說,「願完成祢的旨意!」 前一篇文章 【趨勢人物98】食物趨勢研究者賈維斯 帶你望進一個美味環保的新未來 下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131】神經科學家 克洛斯 教你如何與自己對話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生活智人132】詩人阿什利 教你如何用語言敬拜祖先 作者其他文章【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生活智人132】詩人阿什利 教你如何用語言敬拜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