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成人每2人就有1人體重超標,推估超過1千萬名成人有體重問題,醫師呼籲肥胖恐提高超過200種疾病風險,甚至導致全因死亡率上升。為幫助民眾面對肥胖防治,衛福部國健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更新「一起聊聊肥胖症,你該問的100+件事」電子書,在「世界肥胖日」前更新上線。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大部分國人對肥胖認知不足,部分BMI超標民眾自認渾圓有肉、胖得可愛、胖得健康,不覺身體有任何不舒服之處,但若不加以管理、持續放任脂肪堆積,罹患各種慢性病與癌症的風險,勢必大增。
研究顯示,肥胖者併發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數倍,且肥胖持續時間愈久,發病機率的相差倍數愈高,以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和骨關節炎為例,肥胖10年發病率幾乎是肥胖5年者的2倍。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研究委員會委員林裕誠醫師指出,兒童肥胖不僅會增加代謝性症候群、脂肪肝、糖尿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及社交學習。
研究顯示,台灣約20%的肥胖兒童已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並伴隨肝指數異常,甚至出現肝纖維化。
此外,據法新社報導,本月3日一份發表在《刺胳針》(Lancet)醫學雜誌的研究,使用來自204個國家的數據,描繪出被稱為本世紀重大健康挑戰之一的景象。
研究主要執筆人、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的加基杜(Emmanuela Gakidou)在聲明中表示:「前所未見的全球過重和肥胖流行病,是一場巨大悲劇和重大社會挫折。」
研究發現,全球過重或肥胖人數,從1990年的9.29億人增加到2021年的26億人。
如果沒有重大變化,研究人員估計15年內將有38億成年人過重或肥胖,也就是說到了2050年,過重或肥胖人口占全球成年人口約60%。
研究人員警告,屆時世界上預計約4分之1的肥胖者年齡將超過65歲,世界衛生系統將面臨極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