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世上最偉大的學校 ──喜馬拉雅山

文/王文靜 |2025.01.15
1038觀看次
字級
作者(右)在喜馬拉雅山健行 圖/品味私塾提供
喜馬拉雅山溪裡泡澡的牛群 圖/品味私塾提供
喜馬拉雅山上五色風馬旗 圖/品味私塾提供
台灣山間也有的天南星 圖/品味私塾提供

文/王文靜

回首二○二四年,很刺激的夏天,我飛越半個地球一個月內先後登上兩座「世界之最的山」:世界最高山──喜馬拉雅;及世界最長山──安地列斯。它們是山,也不只是山。山在說什麼?

在南美洲的安地列斯山,我之前去過幾趟,喜馬拉雅山雖然近很多,但二○二四年是初見。一次見面,終生回憶。

結束加德滿都的四天後,我到喜馬拉雅山高山健行,須飛往山城——波卡拉。飛機降落在波卡拉機場。走出後,我有些意外,竟然比加德滿都乾淨、清爽、安靜許多,簡直是另一個國家。

基本上,尼泊爾是「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加德滿都是擠滿人的一個世界;首都以外的,是另一世界。我離開第一個世界,現在來到另一個世界。我喜歡這個世界的尼泊爾。

因為山頂終年被雪覆蓋,得名「喜馬拉雅(Himālaya)」──雪之寓所。在當地經常會說著,雪山、雪山,這不是泛稱,是專指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脈不只有聖母峰,共有十座高峰超過八千公尺,因此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地」。在八千公尺高處,最低溫曾經測到攝氏零下六十度,比北極都寒冷。因此,在別處,山是綠的;在這裡,山是白的。這些雪白,讓喜馬拉雅冰層成為地球第三大冰雪沉積區,僅次於南北極以外最多的地區;這些雪白,融化後流下山成為恆河等十幾條大河,成為亞洲主要水系的發源地,孕育出世界的古文明。在印度教,喜馬拉雅山被人格化為雪山神,是恆河女神的父親,這座大山與這條大河,透過宗教呼應彼此。

地球有這麼多山,但為何在這裡孕育出「世界屋脊」?

時間要倒退到五千萬年前。這裡有一片史前海洋,如今已經消失,原因是兩塊大陸的宇宙級大碰撞。

大約在恐龍滅絕後,在南半球的印度板塊,向北移動碰撞了歐亞大陸板塊。驚天動地,史前海洋被擠掉,隆起高山。海洋的消失,證據留在高山。考古發現,在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發現海洋山裡的鸚鵡螺、珊瑚、貝類化石;還有,在這昔日海洋看到另一個生態遺跡——紫色陸蟹。

這段地球史,在另一種化石也得到證明。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已滅絕的舌羊齒屬化石,高達八公尺,像香蕉葉的遠古蕨類,它原本是生長於南半球的低窪地帶。

多麼奇妙的前世!北半球的喜馬拉雅高山上,看到南半球的遠古蕨,看到海洋。

如實的地球史,就是變、變、變,不斷天翻地覆的過程。深海能消失,隆起為峻嶺,在喜馬拉雅山下,我感受到自己渺小如塵土。這個心情,我到南極時曾有過,身在一望無際的天地雪白,剎那,人變得好小,小如螻蟻。握有再大權力者在那當下不慎落入冰海,就像一根針,根本不起波瀾。人,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相較於更大的存在。

喜馬拉雅山的不斷隆起,也在河流切出許多深淵峽谷。

我覺察到,自己置身在「世上最偉大的一所學校」,喜馬拉雅山教授世界上任何一間教室都開不了的三堂課:滄海桑田,世間無常;山納百川,包容萬物;陡峭嚴峻,也是力量。高山的無常、高山的包容、高山的嚴峻,都是它。

喜馬拉雅山脈長二千五百公里,總面積比英國大,也比德國大,約當這兩個國家的相加。我那趟的三天二夜健行路線,原本為了高山杜鵑原始森林而去,不過,五月已落盡;雖有遺憾,但走入山裡,山村與夕陽雪山、台灣山間也有的天南星,另番不可思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