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

文/王文靜 |2025.05.07
95觀看次
字級
喜馬拉雅巨蜂採蜜 圖/品味私塾提供
作者與迎接來客的古隆婦女 圖/品味私塾提供
八十歲的古隆族婆婆 圖/品味私塾提供
遠離塵囂的喜馬拉雅山古隆村 圖/品味私塾提供

文/王文靜

喜馬拉雅山的古隆族(Gurung)山村很遠,路況不好,一路顛簸。上下左右,我這輩子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珍珠奶茶裡的「粉圓」。

古隆族人曾被「國家地理」如是報導:在喜馬拉雅山峭壁,全身包裹蒙面,在離地數十公尺處的繩梯上,採集巨蜂野蜜。這種獨特又珍貴的蜂蜜帶有毒性,吃過量會致死,但少量會產生如到天堂與神靈合一的迷幻感,讓人趨之若鶩,而稱「瘋狂蜂蜜」(mad honey)。

採蜜,需有兩組人搭配。有人負責生火用濃煙驅走蜂巢內的巨蜂,另為懸吊在懸崖的採蜜者。採蜜很危險,如果成為憤怒的蜜蜂群起攻擊的對象,不小心就會墮下懸崖。這是一項有數千年但罕為外界所知的傳統,直到一九八七年,「國家地理」拍攝紀錄片才被揭開。

生產瘋狂蜂蜜的是喜馬拉雅巨蜂(A. laboriosa)。我在泛喜馬拉雅山健行路上,意外地看到一隻正在高山杜鵑上採蜜。牠大小如一隻黑蟬,我完全沒想到「蜜蜂會這麼大」,愣了一會後才聯想到,眼前是喜馬拉雅巨蜂。牠是世界數一數二巨大的蜜蜂。

究竟是經過怎樣的演化,喜馬拉雅巨蜂能夠生存在三、四千公尺海拔,高海拔處終年積雪、地形複雜?只有極少數生物可以生存。

牠巨大,是有理由。

因此有強大而寬闊的翅膀,可以駕馭高山氣流,適應稀薄空氣;翅膀拍打頻率也經過調整,以滿足高能量需求,能在築巢的陡峭懸崖上盤旋,嚇阻敵人。

沒有本事,是住不了喜馬拉雅山。除了大翅膀,牠還有檢測氣流和振動的感官,能在高山導航、覓食和交流。

冷冽,牠怎麼禦寒?

一、牠們有濃密的毛。

二、牠們築巢方向是經過判斷的,通常朝南。盡可能搶陽光,以提高蜂巢溫度。

三、獨特的季節性遷徙模式,當氣溫變更冷,會遷到低海拔的森林地面,等到回春再飛回高海拔的築巢地。

春天到時,牠的食物,高山杜鵑開花了。巨蜂要飛回高海拔攝食,也是釀出瘋狂蜂蜜的關鍵。高山杜鵑的花蕊有毒,人吸食會「瘋狂」:但喜馬拉雅巨蜂沒問題,牠完全有能力消化。

全球有超過一萬六千種蜜蜂,喜馬拉雅巨蜂演化出如此精密、有智慧的生存模式,有研究指出,這是蜜蜂世界裡最進化的演變。想想也是,笨蛋與固執,早就被淘汰。

山路經過懸崖時,吉普車司機指著遠處,那裡就有喜馬拉雅巨蜂的蜂巢。懷揣著好奇,我繼續忍受當「粉圓」顛簸。

「到了!終於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車。

隱身在山間的村子,幾位古隆族婦女在村口迎接。這天正是當地的灑紅節,村人在額頭與兩頰上抹上紅粉,大大的竹籃裡也是紅紅的,朵朵如繡球的高山杜鵑。來時路上,高山杜鵑一株株高聳地綻放。

走在村裡,緊密相連的石屋間,我發現,好幾戶人家的屋簷下有蜂箱,蜜蜂忙碌的進進出出。想來,沒有「瘋狂蜂蜜」時,他們就飼養一般的蜜蜂。

喜馬拉雅山隱居些許村落,古隆族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節慶傳統,還有獨特的舞蹈。

遠遠地,有位一直打量我們的古隆族婆婆,她穿著傳統服飾,兩塊批布在胸前呈現「X」狀,在兩側變成一個大口袋。耳垂與鼻孔,配戴著金銀首飾。

坐在一戶人家的庭院用餐,鼓聲忽然響起,這位婆婆在眾人的吆喝中跳起舞。渾然天成的扭動,完全看不出已八十歲。

古隆婆婆,讓我的腦子定格了:一個遠遠的山村,一個古老的民族,還有深山裡的喜馬拉雅巨蜂……。不管時代如何躍進,他們仍然遠離現代文明,隨遇而安。這是選擇,古隆族不到城市、巨蜂繼續懸崖築巢,這讓地球還能保持微弱的多樣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