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朱札記】台灣第一位藏書名家及厚菴遺事

文/黃議震 |2024.12.05
1686觀看次
字級
《厚菴遺草》呂敦禮著,林癡仙、陳槐庭編輯、傅錫祺校正,一九一○年五月,台灣新聞社印刷出版。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二○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國家圖書館舉行「筱雲山莊古籍圖書資料捐贈儀式」,這次罕有的台灣清代重要藏書家遺藏捐贈,為國圖填補台灣藏書史上意義關鍵的實物典藏。

國家圖書館官網對位處台中市神岡區的「筱雲山莊」之營造者呂炳南有著扼要的介紹:「呂炳南於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創建文英書院,致力鄉梓文化教育,作育地方英才無數……,庋藏書籍多達二萬一千多卷,成為全台藏書最豐富的書齋,而呂炳南也被譽為『台灣第一位藏書名家』。」

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呂炳南之子呂汝玉、呂汝修於筱雲山莊內增建迎賓樓、護龍、筱雲軒,其中筱雲軒是特意為藏書而興建之建物,用以典藏其父呂炳南多年購入的大量典籍,並由舉人吳子光命名為「筱雲軒」。

因應藏書需要穩定的溫溼度,筱雲軒建造時牆面以空心磚砌成,是以即便溼熱盛暑,室內亦較一般磚造結構乾爽、清涼,對於保存圖書相對有益。這座藏書豐富的寶庫,亦是台灣近代舊詩文學延續的重要場域,舉凡施士洁、連雅堂、林癡仙、傅錫祺、陳懷澄、林幼春、王學濳、丘逢甲等文人,在詩文雜記中,皆得見筱雲軒影跡。

而筱雲山莊往來文人裡,丘逢甲可能是年紀最輕便結緣的一位,在丘逢甲年譜一八七三年編年,載有隨父親移居台中神岡記事:「認識台灣名士、舉人吳子光,並結識吳氏弟子呂汝玉、汝修、汝誠三兄弟,得以借閱呂家筱雲山莊大量藏書。」這一年丘逢甲實歲九歲,筱雲山莊創建七年。

設帳任教於筱雲山莊的舉人吳子光,原為廣東嘉應人,渡海來台後,曾卜居苗栗銅鑼,銅鑼亦為丘逢甲的出生之地,兩人有幸得識於神岡,丘逢甲與呂家三兄弟並受教於吳子光,吳、呂、丘同為客家子弟,這可能是諸人因緣聚合之重要因由。

筱雲山莊從呂炳南至呂汝玉一輩,再至長孫呂敦禮一代益發人文薈萃,呂敦禮並與林幼春、林癡仙(即林朝崧,與林幼春同為霧峰林家成員)、賴紹堯、傅錫祺、陳懷澄等九人共組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櫟社」。可惜天不假年,呂敦禮年三十八,蘭摧玉折。

呂敦禮歿後,其父呂汝玉,委請林癡仙、陳槐庭為呂敦禮遺詩編輯、傅錫祺校正,林癡仙、連雅堂作序,一九一○年以呂敦禮之號「厚庵」為名,由台灣新聞社印刷出版《厚菴遺草》。

呂敦禮之妻林月嬌為林壽堂(林壽堂為霧峰林家族長林文明之子)之女,兩人育有四女,呂敦禮故後林月嬌攜四女與二位姪女至苗栗法雲寺依止覺力和尚出家,法名覺滿,嗣後感台灣女眾修行不易,布施鉅產倡建「毘盧禪寺」,日治時期與中和圓通禪寺、大崗山龍湖庵並列為台灣女眾修行的三大比丘尼寺院。

對於呂敦禮遺孀深悟歸佛,《厚菴遺草》中收錄的第一首詩〈對酒用太白韻二首〉或有暗合:「富貴不足慕,掣電閃光彩。……善惡亦同歸,歲月去不來。世網苦纏人,誰能擺脫開……」。這首詩作好似呂敦禮冥冥之中預留後人的臨別贈言,警醒著養尊處優的妻女紅塵看淡,洞徹無常苦空為人生實相,漫漫百年或可漸脫八苦之沉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