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朱札記】辜鴻銘《尊王篇》外的一章

文/黃議震 |2024.10.10
1692觀看次
字級
辜鴻銘英文著作《尊王篇》,一九二三年再版(初版為一九○一年),華北正報(North China Standard)出版。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一年之中,總會有那麼幾次,大掃除般地整理書房,沙發、書桌四周一些隨手暫放的書籍,這時都會歸建回原來的崗位。

而書架邊陲擺放的高中畢業紀念冊,只有這時候才得以再次翻閱,高中三年的熬夜日常,與同學間苦中作樂的嬉鬧,如今想來酸、苦、甘、辛、鹹,五味具足。

餘味裡,國文課是清甜裡透著淡淡的酸澀。對自然組的我們有著些許寬容的國文老師,大概顧及數、理、化對同學的重擔,於是乎國文課本底下經常半掩的各式演算參考書,偶爾視而不見,聽任埋首。

某些時候,老師見同學過於投入國文以外的世界,便會延伸些與課文作者相關的雜談瑣聞,這時不少同學會從國文課本下方的物理或微積分演算裡,暫時回神聽講;這樣的場景大概是諸多選讀自然組同學的共同回憶。

一次國文老師在課堂上,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刻鋼板般地寫下「一個茶壺該配幾個杯子?」後,開始說起辜鴻銘的軼事。

「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辜鴻銘,驚人奇論並不僅有茶壺與杯子,其「尊王」思想,亦有立場迥異的正反兩極見解。

在辜鴻銘英文名著《尊王篇》第一章標題「願為皇上、皇后而殉(Moriamur Pro Rege, Regina)」,便顯超乎尋常,從副標最末「The Empress Dowager」可知標題所指「皇后」為「皇太后」,即「慈禧皇太后」,是辜鴻銘可為之殉身的對象。辜鴻銘認為政治上要達到「良治」理想,不論東、西,都需端賴「尊王」,他的這個思想論述,讓他毀多於譽。

清王朝覆滅後,辜鴻銘依舊深信「尊王」可以濟時拯世,而宣講不斷,不論任職北大教授,抑或赴日講學,皆矢志不移。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辜鴻銘懷抱怎樣的心緒抵達台灣,我們難以得知。其旅台期間除拜會台灣總督府、台灣日日新報總社、參觀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第一中學校,及出席台北江山樓歡迎會外,還應邀數場演講,轟動一時。

其中,十二月十一日於台南公會堂演講最為盛大,據《台灣日日新報》當時報導,聽講者竟有四千人之多。

辜鴻銘在台演說,引發不同觀點的反駁,最知名的為張我軍發表於十二月十一日出刊的《台灣民報》〈歡送辜博士〉:「喧囂頗久的辜鴻銘博士,已踏入台灣之地了。各界的歡迎的熱烈,真是近來不常見的!特殊階級的歡迎不消說,就是官界也十分地表示歡迎之意……然而他這次的渡日、渡台,說是帶了一種使命,是欲在日本、台灣提倡東洋文明,鼓吹東洋精神。提倡東洋文明,鼓吹東洋精神,反過來說,便是要排斥西洋的精神、西洋的文明。而這層是我們所以不滿意他的……」。

張我軍的尖銳言論,反應了當時一部分文化人士對辜鴻銘主張的不認同,甚至譴責。

在更早的一九二一年,日本文學大家芥川龍之介曾訪問辜鴻銘,芥川在訪問記裡,白描敘事,卻刻意提及赴北京前友人瓊斯握著他的手說:「紫禁城可以不看,不可忘卻拜訪辜鴻銘。」

然訪問記中並未談論辜鴻銘及至晚年仍急欲廣傳的「尊王思想」,不知善於敘事的小說家芥川,對此鴻儒的見地是否或有疑義而有所隱蔽?甚或與張我軍的觀點有若干相近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