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不只是過敏 積極就醫拒當「忍者」

陳玲芳   |2024.11.09
589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蕁麻疹資訊站」LINE@,更首次將疾病具象化為「蕁寶家族」,呼籲民眾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並建立自我檢測觀念。圖/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蕁麻疹資訊站」LINE@,打造全方面衛教資訊平台。圖/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紅、腫、癢持續超過6周恐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醫籲及早就醫與治療。圖/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據統計,台灣高達16萬人口受慢性蕁麻疹影響,其中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多兩倍。醫師呼籲患者應積極就醫,切勿以為「只是過敏」,當「忍者」非但無法改善病情,還會引發多種身心併發症,不可不慎!

秋冬交替之際,為蕁麻疹好發季節,許多人身上開始出現紅腫疹塊、搔癢難耐。面對此近五百萬國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以上」的症狀,多數國人都認識不清,甚至消極以對。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其中急性蕁麻疹通常為急性過敏,症狀多半在數日或一至二周內消失。反之,當症狀反覆持續六周以上,很大機會就是慢性蕁麻疹。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雖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般可依發病時間做簡單區分,但門診觀察,許多患者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常因具有迷思,而延後就醫。

陳俊賓說,當患者全身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時,多半以為「只是過敏」、「忍一下就好」,或是與急性蕁麻疹混淆,嘗試避免特定食物,試著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環境等,但卻未好好就醫治療,使得症狀一直反覆出現、無法痊癒。

不要當忍者 避免併發症

「也因此,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兩年,較其他皮膚疾病來得久。」陳俊賓提醒,當遇到皮膚疾病時,一定要先釐清成因、症狀與發作時間,不要當「忍者」。

他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和食物、空氣髒汙無直接關係,主要成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

而在症狀頻繁發作下,慢性蕁麻疹將容易合併多種不同疾病,包括甲狀腺炎、焦慮症、憂鬱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等。

慢性病程久 抑鬱風險高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有許多不同的誘發因素,如持續的壓力、過度憂鬱,將影響免疫反應,加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病程久,研究指出,半數以上的患者病程會超過一年!」陳俊賓說,持續的炎症反應,會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平衡,而生理的不適,也會讓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焦慮,影響心理健康。

國外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嚴重程度與憂鬱、焦慮分數呈顯著正相關。三分之一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會同時罹患焦慮或抑鬱症,而得抑鬱症風險更為常人六倍,可見心理問題與身體症狀環環相扣,增加患者壓力,形成負向循環。

三明治女性 如箭在弦上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當誘發因素出現,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就會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女性病患約為男性的兩倍,門診時常見許多現代的三明治族女性。」卓雍哲分享臨床案例,一名四十多歲劉小姐,身為標準的三明治族群,需負擔家庭經濟。

她不僅對外職場工作繁忙,下班後對內也要面對長輩照顧和孩子成長,進而開始出現不明紅疹,一開始很像是蚊子叮咬的小疹子,自認為「過敏」後,自行排除奶蛋等「過敏原」,卻只得到部分改善,且之後不久又復發了,甚至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影響日常生活而不自知。

身心交迫 雙重打擊

劉小姐因為工作繁忙,只能抽空去藥局買成藥,儘管效果有限,依然得過且過。直到有一天,下屬竟以在職場上「無法承受主管(劉小姐)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她才驚覺自身的壓力和紅疹,已經對工作與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積極就醫,確診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卓雍哲說,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常常在生活「上下交迫、內外夾攻」的情況下,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很多病患都是繞了很大一圈後,才發現事態嚴重,不得不求助專業醫療院所。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對患者影響深遠,不僅是皮膚上腫脹、搔癢的不適感,以及心理健康的雙重打擊,研究指出,七成患者工作效率受影響,平均缺勤率更達三成六,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紓解壓力 改善病情

卓雍哲表示,以往病患習慣以發作時的照片提供給醫師看診,但實際上已經有更多、更好的檢測方式,可以及早介入與持續治療。

他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可依照現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共識逐步治療,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為第一線用藥,必須每天服藥。若治療效果不彰,可考慮依照治療共識的建議,增加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劑量,或加入生物製劑,進一步治療。

「在用藥過程中,需持續記錄蕁麻疹檢測表,並與醫師溝通討論最佳藥物治療策略。」卓雍哲強調,壓力管理和保持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患者可調整生活節奏與作息,紓解壓力,有助改善病情。

「蕁寶家族」衛教平台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為幫助患者及早建立正確衛教資訊,並落實自我檢測與病情記錄,學會特別推出 「蕁麻疹資訊站」LINE官方帳號,一站整合「國際通用UAS7蕁麻疹檢測表」、 「蕁麻疹治療共識」等衛教資訊。

患者可藉由LINE官方帳號中的「媒合醫師平台」,找尋到最合適自己的皮膚科醫師,有效且積極地控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學會不僅加強民眾對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認知,更藉由小遊戲幫助患者了解目前治療控制程度,更提醒患者要每天記錄蕁麻疹狀況,以便回診時能更清楚表述自身皮膚症狀,幫助醫師進行決策診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