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通膨與民忿

 |2024.10.21
425觀看次
字級

十月十六日台電新漲的電價上路,這已是三年內第四次漲價,且今年就漲了兩次。政府的說法為:「已凍漲民生、住宅電價,產業電價平均漲百分之十二點五,不會激化通膨和物價。」

可是傳統菜市場的物價與官宣式說法很不一樣,即使不計入七月凱米、十月山陀兒兩次颱風帶動的本土蔬果漲價;靠船運進口的水果更漲得令婆媽們買不下手。

攤主說蘋果、葡萄沒法便宜,都是坐船越洋來的貨,日本水果本就貴,中國大陸蘋果、葡萄、奇異果多又優,但不能進口。「漲價和打仗也有關係啦,你看電視在報伊朗炸以色列,原油就漲了百分之五,運費漲,什麼都漲啦」。

菜市場是人民感受真實物價的地方,中午散市前烈日當空,婆媽們湧向水果攤搶購甩賣品;攤主拿著整袋水果吆喝價錢,因為不減價賣,水果會變質,賣完了可以省下回收工錢和再冷藏的電費。

菜市場裡成衣、抹布、少數五金產品仍平價,攤主說貨源來自孟加拉、大陸的,還能照舊價賣;其他雜貨包括瓷碗,不漲幾塊就很難打平啦。

市場熟食漲得最明顯,蛋價已降,怎麼加個蛋的餐盒就多十五元?老闆說工錢漲了嘛。當下外食工薪族最有感的是百元內餐盒已渺難尋覓,得百餘元才能買到單主菜的午餐盒。

電價這麼年年漲,民生該怎麼辦?「咱爸每三個月回診一次,掛號費漲了好多」,「咱小弟得自費買一種心臟藥,健保沒在管」。

今年四月民生和產業用電全面漲價,醫學中心一年電費上億元,健保又框限了給付總額,醫院診所收支失衡,當然在藥費、檢查費、停車費上動腦筋。

去醫學中心看診拿藥的多半是重症患者,大醫院掛號費漲,還會被推荐自費醫療項目、輔具和新藥。病患總想得到較佳療癒,回診走趟醫院,少則七百餘元,多的千元起跳,算起總帳仍是病人承擔了漲電價的苦果。

菜市場裡的大白話反映十月新漲電價未啟動前,萬物已漲,政府主計總處所計算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粉飾不了通膨現實。

身兼電價審議委員的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這次只漲了外銷產業的電價,內需產業凍漲,應不會轉嫁給消費者,呼籲相關企業不要漲價。可是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說,三年來工業電價累計漲逾六成,對工業、服務業、觀光等行業都有影響,高耗能的飯店很難經營啊。

公共政策攸關人民生計,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漲電價是反映成本,遭各工商團體指責為何不調整能源政策,改正發電結構?電價審議委員會敲定十月漲價前,他建議別漲民生電價,以為可降通膨,學者卻直言:「經濟部自己騙自己,但騙不了大家。」

國際氣象學家曾提出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說,意指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會導致一個月後德州一場龍捲風;看起來的小改變,會導致巨大的影響。

想想看百貨公司的電價漲,美食街的蚵仔煎會不跟漲嗎?漲電價之於民生和產業,絕非微不足道的小改變啊。

政府如不歸正能源政策,跟進減碳的國際潮流,就算編更多媒體政策和業務宣導費,也無法抹除納稅人從菜市場裡感受到的物價和通膨。民忿已是現實,掌權官宦還能不務實面對它、處理它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