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共軍這次「聯合利劍B」軍演,雖已平安過去,但所引發的台灣安全議題值得重視,而且必須有所籌謀,以免事到臨頭反應不及或應對不力。
共軍台島軍事戰略有三個主要思路:直接登陸(登)、火力打擊(打)、離岸封鎖(封)。前年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訪台,共軍演習的科目是遠程火力實彈射擊及常規飛彈火射,算是「打」;今年上半年的「聯合利劍A」,更多機艦闖越海峽中線,連金馬、烏坵都成演習區,海警編隊首次前進台東外海參演,算是以「登」為主、以「打」為輔,封鎖是扶助手段,意在速戰速決,避免外力介入干預。
「聯合利劍B」兼顧「登」、「打」與「封」。一方面標出六港口的「要港要域封控」(即封鎖),一方面是「對海對陸打擊」,具體目標就是「封鎖台島」。封鎖的目的是癱瘓台灣的對外交通,切斷資源進出,遏制外力介入。為配合目標,海警派出四編隊參與演習,實地演練「管控台島」。其所框定的布陣圖型是意圖將台灣全面封鎖,進出口與外援全面斷絕,在台灣周圍五百公里內製造一個無法通行的真空地帶,以反介入/區域拒止圍困台灣,再逼使就範。
我海軍司令唐華明瞭局勢險惡,他在《經濟學人》訪問中明言中共已準備好,隨時封鎖台灣,遂行其「蟒蛇戰略」。這次共軍軍演的「要港要域封控」,是一次特大規模、特別完整的灰色形態總動員,企圖將「台海內海化」的一次鎖台操演。由於全球商品貨物通過台灣海峽運輸超過五分之一,因此北京若海上封鎖台灣,全球都會受到影響。
鑑於封鎖是準戰爭行為,而且妨礙台海航行,容易引起國際干預,因此共軍有可能先進行隔離,以麻痺台灣的經濟、心防與戰力。北京有許多不使用武力的選項,短期內可能採取由海警等執法機關將台灣隔離,以最小代價屈服台灣;日前這次演習有十七艘海警船集結,航入限制水域,就是在操練隔離戰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海警軍事化程度提高,能在軍方的指揮下執行準軍事任務,在與菲律賓仁愛礁的海域衝突中,海警船就擔負重要任務。如果未來海警船在台灣附近海域活動,北京方面可以宣稱這些登船檢查的行為「既不構成軍事封鎖,也不構成對台灣宣戰」,而把此隔離視為低於武裝衝突門檻的海上執法行動,以便在對台灣施壓的同時轉移或淡化國際的批評和壓力。
面對中共運用封鎖或是隔離手段遂行「絞索戰略」,台灣自應有所準備。在對抗中共海警船方面,中國大陸海警在東亞與東南亞海域的活動顯著增加,執法的頻率與力度不斷強化,也逐步增強其裝備的軍事化程度。我海巡署的船隻無論噸位還是性能都遠不如對岸。今年七月二日晚間,澎湖籍漁船在金門東北角海域違反陸方休漁期捕撈規定,遭大陸海警船逼近、強行登檢帶走,我方無可奈何。
在反封鎖方面,國軍明知共軍對台有「蟒蛇戰略」,卻無足夠的裝備與戰力破解。海軍必須要有如神盾系統能力的區域防空艦才能應對,但海軍因預算限制,只能引進四艘紀德級替代,但戰力難以因應高強度的威脅,亟需補強,更需要強反潛能力的巡防艦。這些裝備的配置都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