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油電國營事業的財務這幾年向下沉淪的速度非常可怕,拖累國家財政甚鉅。台電今年底累計虧損估計將達四千六百億元,中油負債比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二。都是政府堅守冥頑不靈的能源政策,卻不採積極作為改變錯誤的政策,是讓台電、中油深陷財務危機的黑手。
據《國營事業管理法》規定,國營事業應依照企業方式經營,並力求有盈無虧,增加國庫收入。不過,國營事業也被賦予政策性任務,必須肩負穩定經濟民生的責任。台電、中油是台灣兩家最大的國營事業,這幾年為了執行政府「非核家園」與發展綠電的能源政策,並且要協助穩定物價,不但早已「無盈有虧」,財務深坑已逼近極限。
台電近年歷經增資,目前資本額為五千八百億元,但是明年勢將再度瀕臨《公司法》規定的「資不抵債」破產程度。即使這兩年中央政府已挹注二千億元,又在四月、十月分別漲了電價,但估計今年底台電的累計虧損仍將高達四千六百億元。行政院另外還遞交兩筆合計兩千億元的國庫撥補預算案到立法院審議,目前遭到擱置。但即使立法院都如數通過,仍難以填平台電的財務深淵。
台電公司聲稱是近幾年國際燃料價格暴漲而導致的虧損;但台電沒說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政府捨棄核能,一座座關掉了核電廠,而替代的外購綠電價格過高、燃氣價昂等,都使每年台電成本將比往年增加一千二百億元。這即是政府偏執的能源政策,讓全民付出的鉅額代價。更嚴重的是,政府迄今不願改變顯然已出問題的能源政策,只知用撥補台電虧損來掩飾政策失當。
中油的財務坑洞也不遑多讓,已經連續虧損四年,今年全年恐怕再虧三百億元,難逃第五年續虧損命運,到今年底累計虧損估計將達五百五十五億元。中油目前的借款總額高達七千億元,負債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二,換句話說,中油百分之九十二的錢是借來的,每年要支付利息一百多億元,不但吃掉很大的利潤,財務風險猶如走在鋼索上。
中油這幾年一直要求經濟部取消油價機制中「亞洲鄰國最低價」的緊箍咒,但經濟部總是打回票,好不容易最近鬆口「可以調整」,卻僅指示「等消費者物價降到百分之二以下再向行政院爭取」。但即使過得了經濟部這關,是否通得過府院的政治考量,還在未定之天。
中油還長期凍漲工業用的天然氣價,光是幫中鋼、台積電、台塑化這三家國內最大工業用戶就吸收了一百三十億元。在中油連年虧損之際,政府早該檢討堅守「亞鄰最低價」、「倒貼」工業大戶政策的必要性,但經濟部寧當把頭埋在沙中的鴕鳥,坐任中油虧損放大。
油電事業這幾年釀出的空前虧損足可驗證,錯誤的政策果真比貪汙更可怕;政府若再不懸崖勒馬,扭轉錯誤的各種能源政策,國家與全民勢將賠上更嚴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