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日前北韓宣布完全切斷與南韓連接的鐵路與公路,並宣稱進行防禦設施要塞化加固工程;這是繼今年初北韓金正恩廢除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之後,又一大動作切斷與南韓通道,關閉和平大門,擺出積極備戰態勢。
今年初,北韓廢除與南韓有關涉及統一、經濟、旅遊等官方機構,將南北韓關係定為交戰國關係,金正恩聲稱將修改憲法,把南韓定義為「頭號敵國、永遠的主敵」,一旦發生戰爭,將完全占領、平定、收復大韓民國,納入疆域。
南韓現正密切關注北韓是否將「兩國論」入憲,如果北韓在其憲法把兩韓定位為「敵對的兩個國家關係」,勢將提升朝鮮半島軍事緊張。
盱衡兩韓關係與兩岸互動,均歷經了「軍事對抗、合作對話、政治對抗」階段。
兩韓、兩岸都經歷過軍事對抗階段,如朝鮮半島爆發韓戰,兩岸的金門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在政治關係,兩韓、兩岸高層有過對話階段,南韓金大中、盧武鉉、文在寅與北韓金正日、金正恩舉行五次峰會,兩岸則有馬英九與習近平兩度會面;為兩韓、兩岸良性互動,留下歷史見證。
在民間互動方面,兩韓運動選手在二千年雪梨奧運會上,首次選擇統一制服、統一旗幟,在背景音樂「阿里郎」聲中,攜手共同進場。之後數度在奧運、亞運等國際賽事延續共同入場傳統,甚至有意聯合申辦奧運會。然而這一切都因改朝換代而中斷。
至於兩岸民間交流,明顯比兩韓熱絡多了,雖然政治互動冰封多年,包括兩岸經貿、通航等仍然持續至今,不過在合組體育團隊參與國際賽事卻不及兩韓。
時至今日,兩韓、兩岸已從「對抗、對話」邁入新一輪「對抗」階段。自二○二二年尹錫悅當選南韓總統以來,南北韓在政治、經濟漸行漸遠,近年更緊密地結合外國勢力,如南韓加強美日結盟,北韓則與俄中交好,金正恩甚至恫嚇不排除使用核武,致使朝鮮半島形勢愈發緊繃。
兩岸現況亦復如是。二○一六年蔡總統主政到賴總統就任期間,兩岸由「對話」轉向「對抗」。賴總統在雙十國慶講話再次強調:「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在北京看來,無異雪上加霜,認定所謂「互不隸屬」就是鼓吹新兩國論、堅持台獨立場,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兩岸針鋒相對,依然對話無門,對抗一路走到底。
自一九九一年南北韓同時加入聯合國以來,南北韓作為兩個國家,普遍為國際認同;雖說是兩國,但兩韓都主張統一,南韓提出了三階段論統一方案:「和解合作──韓朝聯合──統一國家」,日前尹錫悅總統出訪新加坡期間,多次重申推動統一的決心,強調不是要武統。
兩韓爆發「兩國論」爭論,肇端於北韓金正恩提出「朝韓關係已成為敵對兩國關係」,引發武力統一疑慮。無論是以武力或和平,兩韓目標都是朝向朝鮮半島的統一。
兩韓間的兩國論,是由兩國走向統一,差別在於統一的過程是經由武力還是和平。而兩岸浮現的兩國論,已被北京視為「將台灣綁上台獨戰車」,成了台海開戰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