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夥伴台灣安進志工隊,為癌友家庭繫上象徵希望與祝福的緞帶,為他們注入力量與鼓勵。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惡性腫瘤已連續四十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二○二一年統計數據,每四分十九秒就有一人罹癌,且發病趨勢逐漸年輕化,為中壯年病患及其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緩解這些家庭的壓力,癌症希望基金會每年於全台北、中、南部舉辦「親子營」,特別關懷面對父母罹癌的未成年子女。
今年九月,癌症希望基金會第十七屆以「旅行的意義」為主題的癌友家庭親子營於台中展開,藉由旅行寓意家庭在面臨癌症暴風雨來襲時,攜手重建的過程。
活動中帶領參與家庭彷如「搭乘希望列車」,引領癌友家庭回顧並分享癌症治療經歷與心路歷程,同時也融入癌症知識教育、情境遊戲及藝術創作,提升家庭健康識能,幫助未成年子女學習正確的癌症認知與情緒表達,讓家庭攜手在抗癌旅程中更加堅定地前行。
烏雲終將散去
取名為「風和日麗」癌友家庭的爸爸,分享了當媽媽被診斷出罹癌時,因原有的生活環境壓力較大,因此媽媽選擇回娘家療養。在治療告一個段落後,迫於現實離開娘家、回到原有的生活圈,但隨之而來的竟是憂鬱症的侵擾,兩個女兒在媽媽患病時仍年幼,突如其來的變故,對她們造成極大的恐懼與影響。
如今,大女兒進入青春期,家中的「天氣」更加變化多端,乖巧的女兒開始釋放自己積壓已久的情緒風暴。然而,即使面對諸多挑戰,他們依然充滿希望,相信烏雲終將散去。
在親子營的這趟旅行中,讓原本較為內向的家庭逐漸敞開心扉。爸爸在分享環節中真情流露,大女兒也卸下保護色,寫下對媽媽的擔憂與恐懼。這些情感的流露,加深了家人間的理解,讓他們在困難中更加緊密地支持,共同尋找希望的曙光。
情緒化為勇氣
「ZOO」家庭的媽媽「貓貓」在罹患乳癌後,仍努力維持家庭平衡,避免讓孩子感受到過多變化。貓貓微笑著表示:「孩子們不敢用力地抱我,因為他們擔心弄痛我。」她還提到,在接受治療期間經常因藥物副作用感到反胃,甚至連水都難以吞下。為了不讓孩子擔心,她選擇在孩子入睡後才進食。
從分齡小組討論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其實深知父母抗癌的堅持,這段旅程,也讓他們更懂得表達感受,深化了家庭的連結與支持。
台中希望小站副主任吳佳霖分享,孩子們在父母罹癌過程中,經常面臨恐懼、悲傷、憤怒或自責等複雜情緒,甚至可能感受到與罹癌父母的疏遠感,難以有效支持家人。
癌症希望基金會,期望透過兩天一夜的親子營活動,藉藝術創作幫助癌友家庭表達情感,將情緒化為勇氣,回饋給奮鬥中的家人。同時,在活動中釋放身心靈壓力,撐出喘息抒發的空間,並為癌友的抗癌之旅留下正向改變和深刻回憶。
癌友重拾希望
今年這場饒富意義、兩天一夜的親子營活動,獲得公益夥伴台灣安進志工隊的支持。吳佳霖特別感謝志工隊在整個活動中的關懷與陪伴。活動尾聲,台灣安進企業志工隊為癌友家庭繫上象徵希望與祝福的緞帶,為他們注入力量與鼓勵。這些緞帶,如同旅程的指引,引領癌友家庭通往未來的道路。
台灣安進志工隊表示,很榮幸能透過親身參與,支持癌友家庭,深受他們的力量與連結感動。透過分享,志工獲得更多對癌症的認識,擴大了對癌症的視野,理解到疾病會促使病友重整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以更好的狀態抗癌。「無論是否面臨疾病,每個人都應該培養健康的身心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