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佛教的財富觀 4-1

文/星雲大師 |2024.10.01
519觀看次
字級
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

財富是人人所希求的,它是一般人共同的願望。財富可以分成很多種類,有物質的財富,也有精神的財富;有世間的財富,也有出世間的財富;有私有的財富,也有共有的財富;有現世的財富,也有未來的財富;有染汙的財富,也有清淨的財富;有外在的財富,也有內心的財富;有一時的財富,也有永久的財富;有狹義的財富,也有廣義的財富;有有價的財富,也有無價的財富。

財富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善的因緣能成就一切,不善的因緣也能分散一切,正如水火,相助相剋。佛經上說,世間的財富是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

一、一場水火天災,疾病人禍的災難,傾家蕩產。

二、強盜土匪,劫奪我們的財富。

三、貪官汙吏以種種的手段侵奪百姓的財產。

四、不孝子孫,浪蕩家財。

五、國家的苛政賦稅,使民不聊生。縱使錢賺得再多,也無法預料無常意外何時會發生。

世間貧富之別,並非看金錢的多寡,應是看自心能包容多大,歡喜多少、滿足多少而定。

一、佛教的財富觀

佛教對錢財的看法是「非善非惡」,黃金是毒蛇,黃金也是弘法修道的資糧。放眼看今日的社會,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窮人」,但亦有少部分是「貧窮的富人」。既然富有,為什麼又說他貧窮呢?

(一)最富的窮人

很多富有的人,有錢不懂得如何使用;有的人,有錢卻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錢不肯用,如此,雖然有錢,不也和窮人一樣嗎?

佛經中記載,有位善生長者,一天,他得到了世間上最稀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就對人宣布:「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有很多貧窮的人來向他要這個金盒子,但是這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那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也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大家覺得奇怪:「你不是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人嗎?」

善生長者說:「我這個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誰是最貧窮的人呢?告訴你們,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慢慢的傳到波斯匿王那裡,波斯匿王非常不高興,說:「我是一國之君,怎麼可以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去把善生長者找來。」

波斯匿王把善生長者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裡,問道:「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善生長者說:「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是個什麼地方呢?」

「那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是什麼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寶庫。」

波斯匿王大聲責問:「既然你知道我有金庫、銀庫……這麼多的財寶,怎麼可以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

在善生長者的心中,認為波斯匿王雖然有錢,但不會照顧社會大眾,不知去做福利人群的事業,雖然有錢卻不會用,這就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二)最窮的富人

哲學家蘇格拉底臨死前,弟子問他:「老師,你還有什麼遺言嗎?」

蘇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欠人家一隻雞,還沒有還他。」

一個大哲學家到臨死之前,連還一隻雞的能力也沒有,他是否真正的貧窮呢?蘇格拉底的智慧,幾千年來仍然影響著世間上的人,因此,像他這樣的人,他是不窮的,他是貧窮中最富有的人。

佛教中的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經用到破爛不堪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見到時,不忍心地對他說:「我買一條新的毛巾送給你吧。」

弘一大師回答:「不用,這一條還很好用呢。」其實,他不是貧窮,他的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是無人能比的。

又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放棄莊嚴堂皇的精舍,在墳墓洞穴裡、山林水邊安住,作種種苦行修行,可以說,他精神上是富有的,已不需要物質上的享受了。

(三)宿因與現緣

財富有宿因而來,也有現緣而有的。所謂宿因,就是過去世帶來的因緣福報。例如,現在能做大老闆,光是有學問,如果因緣不足還是不夠的。除了宿因,尤其現世的因緣也很重要,廣結善緣,給人一個親切的微笑,說幾句話讚美人、點頭、握手,隨喜功德,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福德善緣。因此,人生要重視無限的未來,要不斷的播種,不斷的培養未來的因緣,才會擁有財富。

(四)共通與個別

財富在能用上,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了分別。例如這棟高樓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過颳風下雨時,我避避風、躲躲雨,在你的屋簷門口站一站。這些樹木花草,雖然是你栽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的,不過我聞一下,心裡想:「好青翠喔!」電視機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可以在旁邊沾沾光,也看一看。所以世間上的許多財富,雖然都是別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共同享用。

農夫種田,所種的收成,當然是供應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點,這也不要緊。所以這個世間,所有是個別的,但享用有時是能共通的。對世間,我們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權不可,只要我們能夠共同享用,那也是很幸福的。

(五)用錢與藏錢

過去有個人儲蓄了很多的黃金磚塊,全部藏在家裡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卻一直都沒有用過。這三十年中,雖然他沒用,但有時去看一看就非常歡喜。

有一天,這些金磚給人偷去了,那時他傷心得死去活來。旁邊有人問他:「你這些金磚藏在那邊幾十年了,你有沒有用過它呢?」他回答:「沒有。」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用過,那不要緊,我去拿幾塊磚頭,用紙包起來,藏在同一個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當作金磚藏在那裡,這不是一樣可以歡喜嗎?又何必這麼傷心呢?」

所以,世間上所有的金錢都不是我們的,是五家共有,金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歛,做一個守財奴,終究不是善於處理金錢的人。(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