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 信願行 文/星雲大師 |2024.09.30 語音朗讀 6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不退轉〉。圖/佛光山法堂書記室提供 文/星雲大師各位觀眾,大家平安吉祥!今天要和各位講「信願行」。如果一個人想要到美國去留學,必須準備學費以及到美國的各種必備資糧;等於一個軍隊要出征了,「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要準備足夠的糧草才能到前線,資糧不足就不能打仗。即使到外地旅行,也要湊足旅費;日常生活想要過得自由自在,平日裡也要有儲蓄,準備各項資糧。說到佛教徒嚮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三種資糧。三種資糧是什麼呢?就是「信、願、行」。第一,要「信」心具備。深切相信有西方極樂淨土,相信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度眾,最重要的是相信我能到西方極樂世界。當你有「信」了之後,從此沒有疑慮或猶豫,自然勇往直前。第二,信仰以後要有「願」。即真切希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佛弟子在殿堂共修,經常發願回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這是真的嗎?假如這個時候忽然阿彌陀佛出現了,說:「很好,你願意往生西方淨土,我現在就帶你去。」大家想想,反思一下,如果是你,肯得放下萬緣,即刻往生嗎?可能你會猶豫:「阿彌陀佛!不行。我的家裡很多事情還沒辦好,我的小孩還沒有長大,我的女兒還沒有出嫁,我的丈夫還很需要我。」不肯往生了。你不是願生西方淨土中嗎?怎麼放不下呀!你的願力不堅固,你對這個口中所發的「願」並不懂,只是口頭這麼念、這麼唱,但心中可能不是這麼想。佛教裡面有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大家都敢唱、敢講,敢做嗎?你敢站在大眾面前,大聲的說:「眾生無邊我願意度,煩惱無盡我願意斷,法門無量我願意學,佛道無上我願意成。」這才是真心發四弘誓願,是要去做,不是口頭說說。第三,要去「行」。「信願行」三資糧,有了「信」、有了「願」,還要一步一步的去實現。我們要修持念佛法門,《阿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要念到一心不亂,將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在心裡面想得清清楚楚。所以「信願行」都具備之後,你必定儲備了足夠的資糧,有了充足的資糧,還怕不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嗎?或者你說,我並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想回到人間來,繼續在人間修行。可以的,但同樣需要具足「信願行」三種資糧,需要有足夠的福德因緣、深切的願力、持守五戒十善,有了這些條件,在人間也可以繼續在佛道上精進。祝福大家!不退轉 《阿彌陀經》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是「阿鞞跋致」。為什麼在極樂國土的人都是阿鞞跋致?就是他們都「不退轉」。他們的信心不會退轉,他們的地位也不會退轉,他們的前途都只有向前,不會後退了,它是「不退轉」的人生。想想現在的我們,有時候做什麼事很容易灰心,不要做了!不要做了!因為善門難開。發心做了好事,卻給人家批評;受了一點氣,給人冤枉受委屈,就覺得唉呀!我非常失望!我不要做了,我退心了!有的人信仰佛教,稍微受了一點冷淡、一點挫折,就說我不要信了。說實在的,這種心態,並沒有真正在信仰宗教,只是信仰了人情。因為一點人情,退轉是很可惜的!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有了信仰而不退轉,這個信心等於是逆水行舟,不退轉就會向前,退轉就落後了。心甘情願 不忘初心 我常講《華嚴經》裡有一句話「不忘初心」,我們不能忘記最初的發心。比方你當記者,當初誰叫你來做記者的?是你自己心甘情願的,那麼就不會因為遇到困難而要退縮,受苦受委屈也甘願的;你為人父母,兒女這麼難教。誰叫你要去結婚呢?誰叫你希望要有兒女呢?是夫妻共同的福氣,兒女有福,也有氣,所以不要退轉。「不忘初心」,一切都心甘情願,就不會退轉。所有一切際遇,都感覺到難遭難遇,自然懂得珍惜而不去計較、不去煩惱。比方常想:我們做夫妻難遭難遇,這是多麼有緣分啊!不可以隨意毀約要離婚。「不退轉」,我們做了朋友,想想好不容易有緣相遇,我們相交、相處了多少年,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原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故,幾句無心的語言,或一點小小利益就退心了,就不要這個朋友了,這很可惜!要「不忘初心」,最好「將心比心」,想到自己也不是聖人,也會犯錯,那就原諒對方一時不察,彼此還是可以繼續當朋友。所以「不退轉」這句話,對於我們人生有鼓勵的力量,很重要。不忘最初的發心,就會生起力量。好比我出家,不要忘記最初是我發心要出家,父母也沒有逼我,別人也沒命令我,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所以我就不會退心。希望各位佛教的信奉者,你們對佛教的信仰要「不退轉」,做功德、求福報、做善事,不要因為外面一些風吹草動,就喪失了信心、就輕易的退轉了,這是非常划不來的事。希望大家道心「不退轉」,各種正知正見、利人利己的初心,也都要「不退轉」,懂得「不退轉」的三昧,時間會回報給你美好的結果。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人間佛教的定學(17)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佛教的財富觀 4-1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5如是說2025.07.0206【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7安忍,一種無畏的慈悲2025.07.0208【詩】覺有情2025.07.02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4-1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09》第六章 成功實現佛教現代化的重大轉型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②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 4-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4-3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4-1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②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 4-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4-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