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
圖/巴巴文化提供
文/陳玫靜
《別怕》是一則關於友善與陪伴的寓言故事,書中闡述人與人之間「本性」的善意,就算我們不一樣,擁抱能化解所有的「恐懼」。
最近家有小一新鮮人,面對全新未知的環境,兒子忍不住吐露心聲:「媽媽,我覺得好恐怖。」媽媽問:「班上的新同學,都和你一樣剛進入全新的環境,你觀察過大家也和你一樣害怕嗎?」他沉默的說:「我不知道,我自己覺得好恐怖呵!」
為了安撫小兒徬徨的心,我們決定找一找是否有適合共讀的書,他選擇了《別怕》:「這本書像在告訴我:『別怕!』」。故事一開始,掉進陷阱的小獅子覺得又黑又怕,大聲呼喚媽媽,兒子心有戚戚焉:「對,我就像這隻掉入陷阱的小獅子,什麼都看不見,只想呼喚媽媽快點來救我。」話說完,馬上連結到上學的情景,眼淚即將撲簌簌流下,我趕緊提醒他繼續讀一讀小獅子發生什麼事?原來,這個黑漆漆的陷阱裡,還有其他小動物,因為太暗了,小獅子根本看不見。
弱弱相加力量大
面對「未知」的恐懼,另一隻掉落陷阱的動物和小獅子一樣害怕,但黑暗中,他卻鎮定的安撫小獅子,大聲叫反而容易引來獵人注意,待天亮再一起想辦法脫困才是好主意,最後他們互相依偎睡去。讀到這裡,我說:「這隻小動物也太勇敢,在害怕之餘,還能試著安慰小獅子和分析狀況。」其實這是作者巧妙的安排,當揭曉那隻小動物是隻小兔子時,引領讀者察覺:原來,害怕從來不因為大、小或強、弱有所不同;遇見困難或未曾發生的遭遇,人人都會害怕,但害怕後,仍需「面對現實」,才可能解決眼前的難關。
《別怕》更像是一則關於友善與陪伴的寓言故事,當小兔子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處境更加危急,那隻一直喊著肚子餓的動物,竟然是一隻獅子!小兔子一邊安撫害怕的「小」獅子,也必須一邊安撫渾身發抖的自己,祈禱著:「別吃我。」小兔子除了個性冷靜,對這位同樣身陷困境的「天敵」「同伴」,展現出超越恐懼的友善,在雙重的險境和害怕中,小兔子做到了三件事:「勇敢」、「相信」和「陪伴」,這是多麼不容易?對剛成為小一新鮮人的兒子來說,《別怕》像一則及時的寓言,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原來兩個害怕的人,也能團結力量大!」
相信多麼不容易
讀故事時,母親的我察覺「別怕,有我在。」是多麼令人安心的一句話,能驅趕孩子所有的不安,但也不禁思考:這句話的背後,其實需要更多相應的承諾和實踐,才能在關鍵時刻,發自內心油然升起那份相信。生活中,即便是大人,要成為那隻懂得信任和陪伴「異類」的勇敢小兔子,有多不容易?而每個孩子,是否都被父母期許穿上獅子的外衣,不該輕易害怕或一心求救?為了遠離危險,我們教導孩子認識的「危險」,會不會反而成為恐懼的來源?
透過畫面,《別怕》在故事最末和封底,透過兩隻可愛小動物的身影,暗示了每個孩子與大人,重返相信所有善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