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塊》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陳玫靜
喜愛繪本的大小讀者,應該都曾聽過李歐.李奧尼,擅長說故事的他,被譽為「20世紀的寓言大師」,總能用一個個淺顯易讀的故事,透出耐人尋味的哲理。從事廣告設計的他,尤其擅長以圖像營造精采的畫面,將閱讀提升為文圖共奏的饗宴,《小塊》(Pezzettino)就是一本充分展現這種特質的作品。
簡單色塊也能說動人故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小塊生活的世界裡,除了他,大家的體積都很大,而且都很喜歡冒險和做一些很棒的事……」李歐.李奧里運用色彩及畫面結構將讀者的視線聚焦到小橘色塊,揭示它就是故事主角小塊,輔以充滿藝術性的混合媒材拼貼,大片留白,構築小塊所在的世界。讀者念著故事,在看似具象卻又抽象,充滿暗示的畫面中,跟著小塊拼湊想像:究竟自己是從誰身上遺落下來呢?
小塊問每個遇見的大傢伙:「我有可能是你身上的一小塊嗎?」
每個大傢伙卻總是反問小塊:如果我身上少掉一小塊,我還可能如你所見的完整嗎?圖像隨著小塊遇見的「大塊」們逐步開展——原來每一小塊,可以像玩積木或馬賽色組合遊戲般,組成各種「大傢伙」。那如萬花筒般旋轉變化的各種可能,為讀者帶來各種混合想像的拼貼,翻讀一頁又一頁的美麗驚喜,令人讚歎:原來簡單的色塊,就能說出動人的故事。
你也曾經感到自己渺小,認為自己必須找到某種歸屬,才感到完整嗎?或是,你曾經像小塊一樣急切的想知道自己是誰?故事中的小塊,因為拿自己與周圍的人相比,只感到自己的渺小,更加深信自己必定是某個傢伙身上的一小塊,因此展開一段自我追尋的旅程。故事最後,小塊在又餓又累、傷心絕望之際,一不小心跌破了自己,成為許許多多的破碎片——原以為故事在此悲傷到極點!沒想到,小塊卻因此發現:自己跟其他傢伙一樣,是由許多小塊組成的。
完整和完美有什麼不同?
這是多麼耐人尋味的故事,當讀者再一次重新閱讀《小塊》,不得不思考最初閱讀時,還未能體會的的種種。那個明顯感受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小塊,正是每個人未曾理解自己時的模樣,每個人都可能解讀不了自己的完整,或怎麼都組不出自己完整的模樣?
又或者,我們其實該問:完整的組合,都是缺一不可嗎?五彩繽紛是否才足以區分出各種小塊?如果,有人堅持用同一種色塊來完成自己的拼貼,我們是否懂得欣賞?
原來,我們應該學習理解和接納各種不同,不論大或小,不論跑或跳,不論強或弱,都應該被看見,也能是一種完整。而「完整」是什麼?完整和完美有什麼不同?你是否能像書中的每個傢伙——努力把自己拼好,不缺少任何一小塊,感受自己的完整或完美?
誕生於1975年的《小塊》,除了充滿可讀性和藝術性,也透露出李歐.李奧尼靈活玩耍的創作形式,他透過顏色、媒材的組合變化,自由自在的演奏出一場充滿藝術性與遊戲性,甚至可以數算觀察的細節。更暗示了藝術的可能和簡單,其實每個人都能以相同的方式拼貼、混合媒材,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傢伙或大傢伙,來一場自我認同的追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