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坐可以靜心息慮,找回自性,幫助我們辨別邪正,釐清錯誤,壓力也就自然消除。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四、定的利益 ——息滅妄想,安忍身心
一般人學佛修行,總希望有所感應。感應的原理就如同「月現江心」,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菩薩就像一輪皎潔的明月,常遊在畢竟空裡,對大地眾生沒有分別心,只要眾生心中清淨無垢染,就像江河的水澄澈無波,月亮自能影現江心。
打坐參禪,就是在做澄心靜慮的功夫,坐禪雖有「調身、調息、調心」三步驟,但以調心為上;心地柔軟清淨,就如江水澄澈無波,自然菩提現前。因此,坐禪要想獲得利益,必須調伏我們的心,首先要息滅妄想,安忍身心,讓心定於一境,心物相應,在「一」中體會「無限」,自能獲得身心自在,明心見性,這就是坐禪最大的利益。
談到坐禪的利益,有一位賣豆腐的,送豆腐到寺院,看到禪坐中的法師們威儀莊嚴,油然生起敬慕之心。他想:「我也來打坐。」於是請求糾察師父讓他隨喜參加。當他進入禪堂之後,放下一切雜念,專心一意的打坐。過了一支香的時間,他如獲至寶的發出歡呼說:「我終於想起來了,五年前李大用欠我的三塊豆腐錢,還沒有還給我。」
賣豆腐的只靜坐了一會兒的時間,就能收到如此的好處,說明參禪到達某一階段,自然心地靈明,對於過去、未來或現在的事物,都能了了分明。所以,清淨而專注的心,是開啟智慧的重要原因,當我們坐禪,只要用上了功夫,一旦心湖的波浪靜止了,自然能夠湧現出朗朗的明月,紛亂的念頭平息了,清明的靈性自然顯現出來。
也就是說,參禪打坐剛開始的階段,能使身體感到輕安愉快,心地柔軟篤實;一旦功夫深了,到達忘失身心、世界的時候,覺悟的道路自然開啟。因此,有了禪以後,我們的生活煩惱會減少,對事情的看法不會顛倒,很多矛盾、差別的現象也可以統一起來。有了禪以後,一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窮也好、富也好、有也好、無也好,視透夢幻空花的塵世,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這個禪就凌駕一切之上了。
所以,禪雖然是古老的遺產,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因為禪的功用可以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增加健康、啟發智慧、調和精神、防護疾病、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鍊心地、理解提起、記憶清晰。
有了禪以後,我們在世間上沒有恐懼,就是生死,都不畏懼。有了禪,心中就有了定,就有力量,當腦波在禪定凝聚集合、接收感應的時候,自然容易心想事成,無有不辦。
此外,透過禪修,可以得到無量的禪悅法喜與利益:
1.消除生活壓力:生活的壓力來自內心的散亂,以及對生活現象的錯誤認識。禪坐可以靜心息慮,找回自性,幫助我們辨別邪正,釐清錯誤,壓力也就自然消除。
2.增進身體健康: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現代的醫學證明,人類的身體疾病,大都來自於內心的焦慮、貪婪、瞋恚等情緒。禪坐可以讓我們性情恬靜,氣息安寧,感受清涼,並且可以暢通氣血脈絡,促進新陳代謝,使機能不易退化,因此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能袪病延年。
3.提升內在涵養:在科技發達,物資豐裕的今日社會,一般人鎮日汲汲於追逐聲色犬馬、名位權勢,以致為物欲蒙蔽自心,失落自我。倘若能與「禪坐」為友,則內有主宰,不為物役,自能提升內在涵養,形之於外,則能變化氣質。
4.享有禪悅之樂:佛陀曾說:「坐禪能得現法樂住。」所謂現法樂即禪定之樂,這是一種從寂靜心中所產生的美妙快樂,絕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勤於禪坐的人,可得此禪悅之樂。
5.開發本具智慧:《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禪坐能令人形神安定,心地明淨,不但能開發本具智慧,而且能獲得眾人愛敬,辦事易成,因此是增長福慧之道。
6.終能見性成佛:禪坐可以去除煩惱妄想,使我們內外空靜,心性寂滅,廓然而悟。因此,禪堂又稱選佛場,只要功夫下得深,終能見性成佛。
禪坐最終的目的,在求得身心脫落,把我們虛妄的分別心脫落盡淨,甚至連佛、覺悟的世界也蕩滌無遺。禪師們在寂寂的古剎、裊裊的煙火中,一支香、一支香地打坐,將他們的生命投注於禪坐之中,目的就是希望把動盪的身心、虛妄的世界坐斷消滅,在永恆無限的靜坐中,將清淨的本心,流入無限的時空,而達到不迷不悟,完全解脫自在的境界。
誠如如淨禪師在他的語錄上說:「參禪為身心脫落,不用燒香、禮拜、念佛、修懺、看經,只管打坐始得。」坐禪不是沉思瞑想,更不是呆默無為;坐禪有別於誦經拜佛,坐禪的人要拋棄萬塵,心無旁騖,一心以禪坐為最高無上的安樂法門,彷彿回歸自己本家一般,安然地穩坐在自己的法性之座上面,和十方諸佛一鼻孔出氣,遨遊於法界性海之中。
總之,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但是參禪如果不得法,也會成為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