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玲茹
前陣子,有則新聞提到,一位視障者因不熟悉路況,便聽語音導航找路,結果誤闖車道中央,幸好遇到熱心的計程車司機,協助其過馬路,才化解危機。
其實,走在街道巷弄之間,對視障朋友真的是一大挑戰。住家附近有間由盲胞服務的按摩坊,因位處十字路口,所以常發現他們穿越馬路時會遇到的困難及威脅……
有次,看到斜對面路口,站著一位拿白手杖的女性盲胞,當綠燈亮起,她依然佇立原地不動,似乎不知已可通行,直到有人提醒,她才邊揮動白手杖邊向前走。就在即將通過馬路之際,三輛重機呼嘯而過,震耳欲聾的引擎聲,擾亂了她的腳步,不僅一腳踩進雨後路面的積水處,並差一點撞上紅綠燈的鐵柱,一位老爺爺及時出手相助,才讓她有驚無險地抵達工作地點。
最近,因施作工程,四個路口全部圍起來,只開放一個小通道行走,而這個小通道還會隨工程進度改變方向,對每天必須到按摩坊工作的視障朋友,造成極大不便。慶幸的是,在路口附近開店做生意的商家,均會熱心地帶他們安全過馬路。
雖然,現在有部分十字路口會設置「有聲號誌」,讓盲胞透過「布榖聲」或「鳥鳴聲」判斷何時可通行,也規畫無障礙斜坡、導盲警示帶及定位磚,藉以提升視障用路人的安全性。只是,目前有聲號誌的設置尚未普遍,且在車水馬龍的街道,常受到噪音影響,導致盲胞不是聽不見,就是無法辨識;再者,有些導盲磚年久失修,使得路面凹凸不平,我就曾親眼看見一位視障朋友,被脫落的導盲磚絆倒受傷,著實令人不捨。
對明眼人而言,馬路已如虎口,何況是依靠聽聲音決定行走方向的盲胞,更是危機四伏;因此,在整個視障用路環境還不夠完善的狀態下,需要大家伸出溫暖的手,適時給予視障朋友協助,讓他們享有與一般人同樣「行的安全」,也讓「人,是台灣最美的風景」這句話,永遠如冬陽般溫煦。